车轮下——我们应该在车轮下吗?

我读《车轮下》,不是因为书荒时期哔哩哔哩UP master的推荐,也不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黑塞的知名度,而是被封面的一句话吸引了——“时代巨轮呼啸飞来,怎样的生活才是精彩的?”没有人有答案,只知道我们要加快奔跑的速度。"

这部小说以黑塞在毛布伦修道院的不愉快经历为背景,因此被认为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从小说的梗概可以看出,这部小说是对摧毁儿童身心健康的德国旧教育制度的血淋淋的控诉,也反映了对当时整个社会的质疑和反思。

男主角汉斯?吉本·拉斯,他正走在快乐的小径上。他最喜欢的活动是钓鱼。他最好的伙伴是奥古斯特。他最喜欢的动物是兔子。他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一个美丽、自由、有点野性的男孩所能拥有的。但他被视为神童,却只能在家人和老师的期待下努力学习。讽刺的是,“他一定要争第一,为什么这么不清楚。”多么讽刺!旧的教育制度只知道让孩子学习,却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学习。

汉斯显然不喜欢这种学习。“他过去常常在这里与疲劳、困倦和头痛作斗争。他有耐心,固执,充满野心。他在凯撒、色诺芬、各种语法、字典和数学作业中度过漫漫长夜,经常处于绝望的边缘。”即使他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神学院,进入了这座城市,他的第一感觉也是“沮丧”、“恐惧”、“痛苦”、“陌生和失落”,这似乎注定了以后会发生的一切。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很无聊,觉得看起来很平淡,看不出题目和内容的关系。直到神学院的校长鼓励汉斯学习,他说:“这很好,朋友,很好。不要懈怠,否则你会被碾死的。”是啊,教育,社会,到处都是各种制度,哪一个不是无情而巨大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无法逃避,只能加快奔跑防止被压在车轮下,却忘了自己的生命明明是可以行走的。

在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行走的人——赫尔曼?海勒。他和神学院里努力学习的学生不一样。他热爱自由,鄙视名誉,讨厌学校。他是当时教育制度的勇敢反抗者。即使被学校开除,他也不在乎。“他在走向孤独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殉道者的享受,没有别人的理解。“而这本书的作者是赫尔曼·黑塞,我想,也是赫尔曼,所以海尔纳一定是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的态度,这让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深深吸引了汉斯,并使他们成为亲密的朋友。我相信汉斯本人不是学习机。他受不了这种教育制度,但内心缺乏勇气。海尔纳的出现让他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一种解放自我,追求自由的生活。所以,即使犹豫,他最终还是加入了海尔纳的阵营。剩下的学生中,我觉得可以分为讨厌教育制度但最终不敢反抗的,和完全接受邪恶的旧教育制度的。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被压在这艘巨轮之下,很多人根本没有力气和勇气去挣扎。

这部作品的另一个主题——友情,我觉得这是这部小说唯一也是最感人的地方。汉斯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朋友影响了他的学习,但他不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反而视友情为珍宝,认为自己抵消了所有的损失——这是一种更温暖、更高层次的生活,与过去尽职尽责的理性生活无法相比。”“他对自己的成绩越不满意,就越坚定地向海尔纳靠拢,离同学越远。他不再是模范生,不再是尖子生,不能再看不起别人。傲慢的外衣已经不适合他了。”多么感人,多么温暖。

可悲的是,面对离海尔纳越来越近的汉斯这个离经叛道的孩子,老师、同学、父亲都不理解,都感到愤怒,甚至想纠正。“所有以引导年轻人为己任的人,从校长到他的父亲Gibenlat,再到教师和助教,都把汉斯看作是实现他们愿望的障碍,看作是一种顽固、懒惰和迟钝的力量,需要迫使他回到正轨。也许除了富有同情心的助教,没有人能在男孩脸上无助的笑容里看到一个正在沉沦的灵魂的痛苦,看到男孩在溺水前恐惧绝望的环顾四周。甚至没有人有一刻想到,是学校、父亲和几个老师的极度虚荣,让天性脆弱的孩子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没有人关心汉斯,甚至他们,这导致了他的一步步死亡。

不仅仅是学校,当汉斯离开学校去当学徒的时候,他面对的是一个同样无情而庞大的社会的车轮。甚至汉斯有时也会想,“他觉得很难过。他曾经付出的努力、勤奋和汗水,他牺牲的许多快乐,他的骄傲和野心,他当年的希望和梦想,都是可怜的。难道这一切都只是为了现在,为了被大家嘲笑,为了做车间里最年轻的徒弟?!"是的,我觉得错的不是汉斯,而是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和价值观。

在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我认为最能代表这本书的主旨和作者想传达的思想——“往往是那些被老师讨厌,经常被惩罚,被赶走或逃离的孩子,将来会成为我们国宝里的富人。又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在默默的反抗中煎熬,最终倒下。”令人振奋,发人深省。

有人说这是一部带有浓厚悲观色彩的小说。虽然我不完全这么认为,但最后,在汉斯的葬礼上,当校长说:“是的,教授,他本来可以有所作为的。但好人往往倒霉,这真是人间悲剧!”我还是忍不住心情沉重。男孩的死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震惊,只是让他们觉得失去了一个好学生。凉薄怎么才能不让人心寒?

说起汉斯的父亲约瑟夫,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一个迂腐的老家长,一个心灵长期积满灰尘的人。他深深怀疑一切超常的能力和人格,出于嫉妒本能,敌视任何超常的、更自由的、更高尚的精神力量。所以我觉得汉斯的悲剧可能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也曾经相信会有奇迹,但是在奇迹到来之前,他已经筋疲力尽了。

最后,汉斯终于离开了这个陌生的世界,挫折和绝望与他无关。“男孩躺在干净的床上,额头看起来还很优雅。他有一张苍白的脸颊,表现出聪明才智,这是一个特殊的机会,仿佛他的命运多舛,这是他与生俱来的特殊权利。”当老师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也会相信青春和生命的价值以及它的不可挽回性,只是没有机会,因为平日里他们已经肆无忌惮的践踏了。

这本书很值得一读。至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船,然后决定我们是否需要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