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梦的幕后花絮
制作得到甄子丹本人认同
李晋从小喜欢动画、漫画和动作电影,儿时曾在《少年漫画》和《科幻大王》发表漫画故事。2002年传媒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时学习3DSMAX技术,由此想起曾经的梦想——做以偶像甄子丹为原型的动画,他说:“一方面我非常欣赏他,觉得他动作干净利落,适合用动画表现。另一方面我也想挑战香港的马富强老师做的李小龙动画,看看自己能把甄子丹做得多像。”
2002年7月得到留校任教后,李晋于当年11月开始动手制作,为能把甄子丹做得逼真,李晋反复观察他的照片进行绘制,但由于动画的故事情节一直没落实,在修改了5版后他停下来,就留下几段动作作为测试片段。
这些片段得到甄子丹影迷论坛网友的支持,论坛负责人还帮他获得甄子丹本人的授权。后来的日子里,甄子丹不仅曾在李晋网页留言,更是直接发过email支持。偶像的鼓励,让李晋又有了动力,他觉得即使没有任何资金支持,也要完成它,算是给喜爱它的朋友们的礼物。
放弃动作捕捉,手动调制
由于甄子丹在很多访谈里都承认受李小龙的影响很深,加上李晋自己也曾学过武术,他在照着《李小龙技击法》这本书练习时,也体会到了甄子丹无论是在电影风格还是武术哲学上,都继承了李小龙的精神但又有所发扬。甄子丹和李小龙隔空对打的故事大纲出炉,《武之梦》的制作正式开始。
在表现风格上,李晋一开始有些犹豫是否用上拟人化的CG,在李晋看来CG模型很难做得和真人一模一样,动起来更要注意很多细节,弄得就像进入“恐怖谷”效应(观众会对特别像真人的CG角色反感)还不如做得夸张一点。甄子丹和李小龙,一个是活着的武打明星,一个是逝去的功夫大师,很容易会被人拿来比较。最终李晋还是决定用写实风格,“如果不这么做,就缺少震撼感,动画的层次就下来了。”
一般拟人CG动画都会采用动作捕捉技术,李晋告诉记者,传媒大学也有类似设备,但是精度不够。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人能模仿出甄子丹和李小龙这么高水平的动作。虽李晋也找朋友表演武打做参考,但最终还是选择一帧一帧地去控制动画。为此他在制作过程中观看了《杀破狼》《导火线》《猛龙过江》等,选择很多经典的动作作为参考,“关键的动作自己也会比划几下,加入一些自己的设计。”
由于是单打独斗,李晋的《武之梦》大约进行了3年,使用到的有3dsmax、zbrush工具,mentalray渲染,fusion合成,Vegas剪辑。
李晋在《武之梦》中让李小龙“复活”,但在他看来让“CG李小龙”完整地主演一部电影还是相当难。人物皮肤的质感、毛发和布料模拟都可以解决,但骨骼、肌肉的运动,皮肤挤压和拉伸的状态则很难。即使有运动捕捉,也很难真实再现演员的细微表情。李晋说,如果真的让CG李小龙主演电影,最好的方法是用CG替换面部,让替身演员展现李小龙等的肢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