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分类
从表现功能来看,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语言艺术有四种基本的表现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无论诗歌、散文、小说还是剧本,都是如此,区别在于采用了哪种手法。
从诗歌的角度看,叙事诗重在叙述和描写,很少用抒情和议论。一旦用上抒情和议论,必然是高潮或点睛之笔。构思一首叙事诗,首先要采用小说创作的思维方式,安排故事的情节和结构,然后才是语言、句式、押韵的问题。
中国古代叙事诗多采用五绝古诗。汉代的叙事诗都是五大古物,如《孔雀东南飞》、《桑上陌路》、《十五从军》、《郎》、《饶》等。古代也有七首,但数量较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吴的《袁媛曲》等。,且杂词较少,如北朝民歌《木兰诗》。
少数民族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有很多叙事诗,如《创世纪》、《逃婚调》等。国外也有很多著名的叙事诗,最著名的是古希腊荷马史诗。
有人说现代人用古风写现代生活是没有出路的。在晚清,黄遵宪是主张世界革命的旗手。可惜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没有条件聚集更多的人一路讨论。但是黄遵宪的理论是成立的,他自己的作品也是优秀的。值得借鉴。
中国诗歌的遗产主要是抒情诗。抒情诗,写场景,抒发感情,一般都很短,不长。一般来说,事情是不叙述的,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甚至根本没有故事情节。其表现的形象要么是单一的,要么是一组不相关的情节。写风景,写环境,写故事,都是为了烘托思想感情。有描写,但不系统,经常跳跃。至于讨论,一般没必要,就算用了,也一定是点睛之笔。
第二,从学科类别的角度进行分类
中国古代很多诗人的选集,或者说很多诗人的选集,往往是按照题材来分类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为学习诗歌的人从选题上模仿提供参考和方便。
用这种方法分类主要包括:
边塞诗,或军事诗有一个更广泛的概念,繁荣在盛唐。著名诗人有岑参、高适、王昌龄、李奇等,他们的风格特点是豪迈壮阔,体现了儒家济世思想和爱国情怀。但我们也可以从《诗经》中找到源头:太风鼓与秦风无衣,曹操的郝与汉兴,以及北方民歌《木兰诗》,陆思道的《隋朝参军》,都是盛唐边塞诗的先声。然而,最著名的作品,最广泛和深远的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作品。
山水诗,最早创作大量山水诗的诗人是六朝时期的谢灵运,人称老谢、谢,历史上被誉为山水诗之父。但总体来说还不够成熟,被称为“有句无文”。他的后代谢朓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被称为小谢。李白特别推崇谢朓,尤其是他的“夕阳散成美景,澄江静如练。”谢谢你,谢玄成。盛唐山水诗的田园派也颇有名气,但总体成就不如边塞,山水不如田园。山水诗的风格开放飘逸,往往表现出道家出世的思想。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诗人都有很多著名的作品。
田园诗,最早写了很多田园诗的诗人是陶渊明。田园诗往往伴随着隐逸的主题,其风格往往是淡逸的,往往表现出佛家空灵的意境。陶渊明(田园)、王(魏)、孟(浩然)、魏()和刘(宗元)也被称为。
颜延之是最早写咏史诗的诗人,但他的作品并不多。在唐代,刘禹锡和杜牧是以咏史怀古为主题,创作数量较多,影响较大的诗人。后来朝代逐渐增多,成为非常流行的题材,经久不衰,精品众多。
《永远在我心中的诗》和《永远在我心中的诗》是战争、风景、公务旅行、商旅和宫廷主题的侧面反映。战争导致年轻夫妇长期出走,中青年妇女独自生活,苦不堪言。商业的发展让商人东奔西跑,长期离家,违背人性。在科举制度下,为了追求功名,男人外出交友、考试,妻子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皇帝的后院制度,“宫中尚有其他宫女,三千难得一见的美女”能受到皇帝青睐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在宫中老死。这些女性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最起码得不到满足,根本没有幸福可言。虽然大多坚守闺房,但内心感受可想而知。诗人观察到并意识到了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必然会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六朝以来,这一题材的作品一直占据着相当的数量。多见于乐府诗词。
咏物诗,好的咏物诗是有情怀的,借物养志的,以物喻人的。描写物体的诗经常使用绝句。
哲理诗,哲理诗就是利用题目来发挥,重在阐明一些道理。
爱情诗,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森严,“男女不亲”,正统诗歌创作中爱情诗很少,古风和近体诗也很少涉及。《周南关雎》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南朝民歌也很多。晚唐时期,李商隐写了相当数量的无题诗,都是含蓄曲折的爱情诗。词兴起后,爱情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婉约的作品都是关于爱情的。
狭义的悼亡诗源于潘岳,特指悼念亡妻。事实上,生与死的问题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当然会在诗歌中得到体现。乐府诗中的傅亮和郝莉,都是致力于悼念死者,体悟生死的。
游仙诗,游仙诗,记梦,诗人在梦里描写自己漫游仙境的感受。最早的游仙诗起源于郭璞。最著名的游仙诗是李白的杰作《梦里登天目山》。
咏怀诗,咏怀诗,是致力于抒发人生情怀的作品,往往由诗和章组成。阮籍是大量创作怀诗的第一人。
第三,从格律角度分类
诗歌体裁划分的概念可以从两极来考虑:从自由诗到格律诗以及中间的过渡形式——半自由诗。这就构成了诗歌形式分类的基本框架。
广义而言,诗歌讲究格律,但宽严有别。根据格律成分的多少,分为自由诗、格律诗、半自由诗三类。
1,自由诗
自由诗除了押韵没有其他要求。
最早的诗都是自由诗。所谓自由的诗歌,就是只具备诗歌区别于散文的最基本的特征,其他方面没有附加的艺术形式限制。具体来说,首无定义了句子,句子没有确定的字符,押韵没有位置,声音没有规则。
诗歌中的自由有两种,一种是客观的自由和自发的自由,一种是主观的自由和自觉的自由。自由诗是诗的源头,格律诗是诗的进化;当一种格律固定下来,人们就会寻求新的突破,产生新的形式。这种新形式对旧格律诗是自由的,但对后来的模仿者来说,它可能成为新格律诗。
中国古代自由诗包括:
(1)诗歌的原始形式——民歌。最早的民歌的艺术特点是朴实无华,只具有诗形式的基本内涵,但在调式、节奏类型、节奏规则等方面没有公式,这就决定了它是最彻底的自由诗。
民歌是诗人和正统诗歌的摇篮。历史上所有成功的诗人和杰作,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民歌中汲取营养,对生活实践的感受、认识、理解和思考,并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民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依然存在。民谣的自由也是相对的。比如一句话的总字数和总字数没有限制,但是是一段两句押韵,不能破。
②骚诗也是自由诗,句子没有定词,首无有自己的韵脚。
骚体诗有以下两个特点:
A.用感叹号“xi”连接两个分句,组成一个更长的句子,或者放在句末,连接下一句,使诗更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B.句式突破了四字体,向三字短句(如丧国)、五字句式(如董军)、七字长句(如橘颂)方向转变。
③乐府民歌也是自由诗。乐府民歌和民谣的区别在于,它经过了官方的加工和认可。
乐府民歌的出现有两大意义:
A.政府收集加工的民歌经过文人的打磨,其艺术价值超过了民歌的原始状态;
B.政府收集加工的民歌广泛流传,使民歌中的最新艺术成果被许多文人借鉴,使个人的艺术进步成为整个社会的历史艺术进步。
④杂诗是真正自由的诗。这种自由从自发发展到自觉。杂诗在自发阶段朴实自然,没有切断与散文的联系,但在自觉阶段却是鲜活的,在变化中表现出音韵、节奏、句式和谐统一的规律性。有意识的杂诗其实比半自由诗更难写。杂语的诗性转化,应该是能在变化中保持统一,在杂语中看到和谐,所以不可能是骗人的。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文人写的杂诗很少,成功的诗歌更是少之又少。可见,要写出自由度很高的诗,甚至比严格格律的诗还要难。
2.半自由诗
所谓半自由诗,是一种形式固定、格律灵活的诗体。具体来说,首无给句子下了定义,句子有定字,词没有定音,押韵有定位。半自由诗一般叫七言诗,意思是句子工整。半自由诗的出现是古代诗人创作实践深化的结果,使诗歌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形式,具有了内涵更加丰富、与散文彻底分道扬镳的特点,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艺术深化产生格律诗准备了条件和基础。
①四言诗
四言诗源于古代歌谣,定型于《诗经》。四言诗的定型使诗歌从自由向格律发展迈出了一大步,其标志是:
A.押韵的规则比较严格,一般在偶数句尾押韵;
B.一篇课文的句子尺度和句子数量统一的传统甚至是四的倍数;
c在节奏形式上形成了“双音步”,成为后世节奏形式的基础。
②五言诗
五言诗的定型,使诗歌从自由向格律发展又迈进了一大步。与四言诗相比,它的标志是:
A.押韵的规则比较严格,除了第一句可以改,应该在偶数句尾押韵。一般不变韵,但特殊长度的叙事诗也允许变韵;
b、句子规模扩大了,一篇课文的句子数量成为主流;
c)在节奏形式上形成“双音步”与“一音步”相结合的新模式,增强了发音的流畅性;
D.以对仗、音律等技法的逐渐普及为特征,不断向更具格律化转变;
E.篇章规模大大扩展,特别适合叙事,产生了《孔雀东南飞》这样的杰作。
③七言诗
七言诗脱胎于骚体,最早出现于西汉,发展于建安六朝,突飞猛进于盛唐。同时以近体诗成为唐以后的主要诗歌流派。七言律诗的定型,使诗歌从自由到格律发展了一大步,其标志是:
A.押韵的规则比较有规律,除了第一句是在偶数句尾押韵。有些作品(如《百良体》)要求句子押韵,一般以押韵变化为正例,但也允许不押韵;
B.句子尺度进一步扩大,文中句子数量可以是成对的,也可以不是;
C.节奏形式上,在五言诗的基础上增加了“双音步”,增强了发音的流畅感;
D.句子尺度的进一步扩大,使得语法关系更加复杂成为可能,为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从而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E.篇章规模大大扩大,抒情与叙事皆宜,产生了《长恨歌》、《琵琶行》等佳作。
3.格律诗
格律诗包括近体诗、词、歌。格律诗发端于南朝,成熟于唐代,发展于宋元,使中国的诗歌成为世界民族诗歌艺术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格律诗顾名思义,对形式有着严格的要求。具体而言,其* * *要素包括:
A.形式有确定的名称,即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
B.开头有定句,即每首歌的句数是固定的(编曲法一般是固定的);
C.句子有确定的字符,即每个句子的字数是固定的;
D.词语是固定的,即在某些地方采用某种修辞手法是固定的。比如押韵的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一定是对偶;
E.词有固定的声调,即每首诗中每个词的声调都是按照特定的规律排列的;
F.篇章中有一个规律,就是符合节奏的句子按照特定的规则组合起来;
G.押韵定位,即根据音律规律,一句不押韵,一句必押韵。
外国也有格律诗,比如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