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沈括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蜃说尝读《汉·天文志》,载“海
小题1:曹操铜雀台小题2:(1)跑 (2)只 (3)排列 (4)消失小题3:A小题4:D小题5: 先前所看到的奇异景象那里去了呢?大海还是像往常一样风平浪静。
小题6:海市蜃楼 奢华的宫殿楼台不过是虚幻的景象而已,随时代变迁终究会化为尘埃。 小题1:无小题2:无小题3:无小题4:无小题5:无 小题6:无译文我以前曾经读到《汉书·天文志》上有记载道:“海边有蜃吐气,形状很像楼台。”
一开始时我并不相会有这样的事情。唐寅三月,我为了躲避兵乱,暂住在海滨。
有一天正在吃午饭时,家僮忙忙地跑过来报告外面发生了怪事:“大海里突然涌现几座大山,全是以前没见过的,父老们看了觉得非常惊奇。”我听了以后十分惊诧,赶忙跑出去看,正巧遇到颍川主人派人来邀我前往***赏此奇景。
到了海边,我和颍川主人一同登上聚远楼向东望去,只见在广大无边的海面上,直立的蜃景像奇特的山峰、连绵的蜃景像重迭的山峰、排列成行的蜃景像高峻的山峰,时隐时现。过了一会儿,城墙亭阁忽然浮现,犹如一座人口多的城市,几十万户人家像是鱼鳞般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其中有佛寺、道观、三门,高大雄伟;钟楼和鼓楼像鸟的翅膀一样分别护着寺观的左右两侧,屋檐翘出如牙的建筑装饰,历历可辨,就是穷尽公输般的技巧也没有办法超越它。
又过了一会儿,蜃景又起了变化,有的像站立着的人,有的像野兽在逃散,有的像飘扬的旌旗,有的像瓮盎之内的器具,千姿万态,变幻不定,直到傍晚时分,蜃景才慢慢消失,先前所看到的奇异景象那里去了呢?大海还是像往常一样风平浪静。沈括在《笔谈》上所记载的登州所出现的海市蜃楼,大概就像是这样吧!我是因为亲眼看过,所以才开始相信有这回事的。
唉!想来秦朝的阿房宫、楚国的章华台、曹魏的铜雀台、陈朝的临春阁和结绮阁,如此高耸入云的楼台殿阁,历代不知有多少,可是物换星移、朝代交替,这些宫殿楼阁都已经荡然无存,化为焦土、尘埃,这也算是一种海市蜃楼吧!想到这些,那里还有闲暇工夫去讨论这种蜃景的奇异现象呢?。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小题1:(1)使人/过涧 (2)盖/夕虹也小题1:(1)出使 (2)距离 (3)向西 (4)越过 小题1:虹是雨中的日光影像,日光照在雨珠上就有虹出现。
小题1:是时 久之 次日小题1:虹的变化和形成原理 相传虹能到溪流或山涧里喝水,确实是这样。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了那极北方黑水境内的永安山下建起帐篷。
这时刚好雨后初晴,看见彩虹出现在帐篷前的山涧中。我和同事靠近山涧观赏它,看到一条虹的两端都 垂到涧中。
叫人越过山涧,隔着虹相对站立,距离大概有几丈,中伺如隔着一层薄纱。从涧的西边往东看就能看见,这是傍晚的虹。
而站在涧的东边往西看,在阳光的闪烁下却什么都看不见。过了很久,虹稍微偏向正东方,越过山峰离去了。
第二天走了一段路,又看到了虹。孙彦先说:“虹是雨中的日光影像,日光照在雨珠上就有虹出现。”
3. 沈括的古文2则一个是还有一个是求这2篇的全文解释梦溪笔谈》二则 译文《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各各字的意思都很明显的写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