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中“雁”代表什么?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古人常托鸿雁抒发离愁别绪、相思情爱、伤时感怀等情感,表达作者思乡念归、忧国爱民的思想。
《说文解字》中说:“雁,鸟也。从隹从人,厂声。”雁,也就是所说的大雁。从隹好理解,隹是个象形字,是鸟的象形。
1、代表思乡之情
羁旅中的诗人,仰头见雁,怀想的是故乡,听到空中雁鸣,牵动的也是思乡之情。因此,人们经常以“归雁”来寄托乡情。
例子:
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写:“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2、代表感时伤怀
谁不想早点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呢?但是身为戍边战士,燕然未勒,当然要坚守边关,悲凉中却有一股壮志报国的英雄气概。
例子: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3、代表书信和传递书信
雁激起了游子对故乡、对久别亲人的思念,在古时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能得到远方至亲好友的书信消息,是望穿秋水而难求的事情。
因此人们就急切希望鸿雁飞到,带来远方的信息,后来便把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称为“鸿雁”。
例子:
杜甫的《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译文: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4、代表寂寞、愁苦
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
例子:
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译文: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5、代表美好的期盼
雁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书信的代名词,寄托着诗人真切的思念和美好的期盼。
例子: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故乡音讯到达什么地方,让北归的大雁捎回洛阳城。
百度百科-雁 (汉语汉字)
百度百科-人日思归
百度百科-渔家傲·秋思
百度百科-天末怀李白
百度百科-孤雁
百度百科-次北固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