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ur miller是谁

阿瑟·米勒。

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

阿瑟·米勒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时期,他的父亲破产,家里生计维艰。中学毕业后,米勒一边打工一边在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和英文系学习,并开始创作剧本。

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创作剧本。《万幸的男人》是他第一部在百老汇公演的剧目,1944年只排演了四场。阿瑟·米勒还出版过几部小说和短篇故事集,也和妻子莫拉斯一起出版了一些游记,讲述他们在俄罗斯和中国的旅行。

是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最杰出的剧作家,还写过两部小说。1987年写了回忆录《时间弯曲》,年过古稀时,还写了剧本《踏破摩根山》和《末代美国佬》。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被誉为20世纪良心的代表。其中《推销员之死》是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一九四七年,阿瑟·米勒的成名作《都是我的儿子》上演,连演三百二十八场。两年后,《推销员之死》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七百四十二场,一举囊括了托尼奖、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从而使阿瑟·米勒赢得国际声誉。另外,米勒还创作了《萨勒姆女巫》、《桥头眺望》、《美国时钟》等剧,均针砭时弊,对社会现实和戏剧技巧作了深刻的探索,体现了米勒对社会问题的直面追问,以及对人性、理智、社会正义等问题的犀利见解。自传体剧本《堕落之后》记述了他与好莱坞名演员玛丽莲·梦露一段并不成功的婚姻生活,也深刻剖析了左翼知识分子的内心。

一九七八年,米勒来华访问,回国后出版《访问中国》一书。一九八一年,《萨勒姆女巫》在华上演,获得很大成功。一九八三年,米勒再度来华,亲自执导《推销员之死》,次年出版《“推销员”在北京》一书,从此他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阿瑟·米勒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服装制造商,但是在大萧条时期却没钱供阿瑟·米勒上大学。米勒只好一边在纽约的一家仓库里打工,一边在密歇根大学读书,1938年他获得了一个学士学位。阿瑟·米勒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949年普利策奖,两次纽约戏剧批评家奖,奥利维尔最佳剧作奖。1953年冷战达到高潮,米勒创作了他最著名的一部剧《The Crucible》(译为“炼狱”)。创作这部戏是为了回应麦卡锡参议员对所谓***产党同情者的镇压。在 80岁高龄的时候,他还创作了影射梦露的作品《完成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