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十二年人生|评《为奴十二年》
刚看完《为奴十二年》的时候,和以往每一部好电影一样,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到现在为止,和之前提到的那么多电影比起来,看起来很普通,很没用。
《为奴十二年》改编自一本书,而这本书的作者真实地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被拐卖为奴,在奴隶主中被当做商品买卖,遭受无理的暴行和虐待,十二年,无数年的曲折,写书的时候都还觉得单薄,更何况是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
客观来说,作为一部纪录片,太过仓促急躁,节奏也不好。很多时候,镜头跟着主人公所罗门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故事,遇见一个又一个新的角色,但除了所罗门本人,我看到的形象是那么的片面和单薄。
所罗门,一个尝过自由滋味又不甘心一辈子被压榨为奴隶的黑人。他和其他黑人最大的不同是,他的人格是完整的。他和白人过着平等的生活。他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向街上遇到的所有白人朋友敬礼,径直走进店里,受到热情接待。他在所有黑人中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以至于那些第一次还能这样生活的黑人奴隶跟他说话都很惊讶。
这样的所罗门在成为奴隶后也没有让观众失望。从一开始,他就有学会反抗命运而不是随波逐流的精神,他决心追求自由。他用自己过去所有的经历,让自己更接近原来的生活。
他只是无数这样的黑人中的一个。他成功了,但不知道有多少遭受类似经历的黑人在阴影下失败了。他们被压榨到生命的最后一滴,没有机会重获自由。唯一能写故事的人是那些活着的成功人士。这样的所罗门有反抗体制的英雄色彩。
Patsy,一个与其他奴隶不同,但又相同的女奴。每次镜头给她特写,我们都能看到她眼睛里有光在闪。她不甘心,也讨厌现在被奴隶主虐待的生活。与其他奴隶相比,她已经尽力反抗了,但她最大的反抗只是让所罗门杀了她。
对所罗门来说,他的解放就是自由,但对生来没有自由,不知道不被奴役是什么滋味的帕齐来说,死亡就是解放。社会对黑人的不公,注定了她狭隘的格局和观念。
相比前两个角色,其他角色都显得软弱苍白。比如福特先生,一个有心无力的奴隶主,只通过三件事突出了他的特点:“持枪保护所罗门”、“想带着女儿买一个奴隶主母亲却因为价格太高而放弃”、“采纳所罗门的建议”。我对他的形象有点迷惑。
如果他能更好地表现出拒绝所罗门帮助时的纠结,也许这个角色会更有吸引力。而电影里表现出来的,就像一个只说不做的伪君子。为了了解真实的故事,我去查了小说里的这段话。福特在小说中的形象与电影中的大不相同。对于一部似乎一直在努力还原现实的电影来说,这样的改编真的不算出彩。
除了以上三人,其他角色可以分为两类,奴隶和奴隶。
麻木忍受生活的黑奴都一样。黑皮肤衬着黑眼睛,即使看你的时候也是呆滞的。残忍兽性的奴隶主和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白人贪图利润,把奴隶不当人,当财产。当然,连一点怀疑都没有的态度让人心寒。没有什么精彩的东西呈现给他们。
这部电影有着宏大的背景和注定获奖的历史,但在此基础上,导演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那么酣畅淋漓,而是有几个场景相当惊艳。
我最喜欢的是这部电影中背景音乐相互交叉的方式。这个技巧在场景切换时出现过很多次。想在福特庄园绞死所罗门的白人监工让奴隶们及时唱起歌谣《奴隶们逃跑了》,但镜头一变,就成了福特先生背诵圣经的背景音乐,在不近人情的同时传播善意。这种强烈的反差所造成的讽刺渗透到了影片的各个角落。
在奴隶被贩卖的房间里,被迫分离的奴隶的母亲和孩子尖叫着哭泣,但主人公所罗门为了向奴隶主展示自己的才华,拉起了小提琴,优雅的声音伴随着暴力。
电影里有两个片段触动了我。第一次是在所罗门即将被绞死的时候。监督员出来制止他,但他没有放下绳子。他只是让所罗门从早到晚踮起脚尖呼吸一点空气。这是一个很长的镜头,但却给观众一种比镜头时间长十倍的感觉。
那些被威胁要离开的奴隶回来了,继续在不远处做他们原来的工作,而所罗门则吊在树上踮起脚尖。奴隶们回去了,又出来了,阳光由强变弱。寂静中,只有所罗门求生的欲望亮得刺痛我的眼睛,仿佛在用生命在呐喊。
第二个片段是Patsy因为去另一个庄园要肥皂而受到暴力主人的惩罚。我看到了帕齐光滑的背上的鞭子。每一鞭下去,鲜血清晰可见。哭声和痛苦混合在一起,很尖锐,有一种奇怪的美。
当所罗门最后解开绑住她手的绳子时,她手里的肥皂掉在了地上。即使刚才那么痛,每抽一鞭,她的身体都在颤抖,她依然紧紧抓住肥皂,仿佛肥皂带来的洁净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她的尊严和骄傲。
之前说过,这是一部注定要打动观众的电影。无论是镜头中毫不掩饰地展现出来的暴力和血腥,还是白人对待奴隶的自然态度,都是那么的震撼人心。有些白人对待黑人就像对待牲畜一样,有些白人表达了最重的怜悯,但他们只会让与孩子分离的奴隶接受现实。
这是一段极其肮脏的历史。所有美国人和大多数中国人都在历史课本上学过,但只有当我们把它变成真实的镜头时,才意识到我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我说过,所罗门的救援有点英雄主义,但有灰色的影子。他不同于以往美国电影中的那些英雄。所罗门撒了谎,所罗门掩饰了自己的感情。当他贿赂白人替他送信时,他撒谎以消除奴隶主的怀疑。当其他奴隶因为失去家人而整日哭泣时,他却隐藏着自己的悲伤,竭力奉承奴隶主。
因为他的伪装,他活了下来,获得了自由。另一方面,那些真正的奴隶,他们的母亲被送到了另一个庄园,最后却病死了。帕齐说了实话,所以她被鞭打致死。
这是一部改编自书的电影,但故事不是书中的故事。没有只能出现在小说里的真善美的套路和价值观。因为这就是现实,所以特别残酷,残酷到大家都不敢相信这是现实。
有一种说法是,这部电影的奥斯卡不是颁给电影本身,而是向忍受了至今难以抹去的历史的作者致敬。我同意,但电影总是能比书拥有更多的观众,这一点无可否认。
当了十二年奴隶。
这个话题在网上有两个翻译,《为奴十二年》和《为奴十二年》。如果只用“年”的话,这十二年似乎也没那么难过。所罗门说,他不想只是活着,他想活着,所以在他眼里,十二年是格外漫长的,但为了自由,也是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