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莫言的文学和精神有一些看法,也可以谈谈莫言本人。

1.莫言的历史观和神话传奇的叙事风格,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我感觉莫言文学的出发点是关注在挫折中顽强的人。

莫言还是一个相信文学力量的作家。[9]

——鲁道夫·桑道(静冈大学副教授、中国文学专家、翻译家)

2.莫言的作品被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伟大的南美作家马尔克斯,认为他是在模仿马尔克斯的作品。但事实上,莫言并没有模仿马尔克斯。莫言对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自己的表达,他甚至在幻想与现实的结合上超越了马尔克斯。[10]

莫言

-谢尔·埃斯马克诺贝尔奖评审团主席。

没有比我更幸运的候选人了。毫无疑问,他获奖了。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作家,可以和福克纳相提并论。但莫言也向德国文坛展示了中国文人自相矛盾、难以捉摸的特点。有评论认为,这再次表明中国比想象中复杂,德国社会需要改变对中国的陈词滥调和刻板印象。[11]

——马丁·瓦莱,德国当代文学的伟大作家。

莫言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想起了两位熟悉的作家,仿佛我们同时在读卡夫卡和加西亚·马尔克斯。[12]

——安赫尔·费尔南德斯西班牙语凯拉斯出版社创始人

5.莫言在他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中描述了中国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经常使用丰富的想象力——动物叙述者、地下世界、童话元素——令人想起南美的魔幻现实主义。[12]

——美国资深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纽约时报》。

6.莫言的作品在很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堪比威廉·福克纳、狄更斯、拉伯雷。莫言的文学作品从独特的视角透视了独特的环境。[13]

——彼得·英格伦瑞典学院文学部终身秘书

7.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农民家庭的莫言,借助残酷的事件、魔幻的现实主义、女性崇拜、自然的描写和深刻的隐喻,搭建了一个令人叹息的平台。[14]

——邓一君·戴克,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

8.莫言对文革后现实的回避是中国体制内作家的通病,难以避免。

—《中国当代文学评论》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最终评委马悦然这样评价莫言:“莫言很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很长,除了《上海文学》上发表的莫言小说有九段。”“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如果他的书有现在一半厚就更好了。”他曾亲口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很会讲故事,所以只要开始就讲不完。”

谈到莫言的作品,马悦然说他的短篇小说比他的长篇小说更精彩,他用“一字不改”表达了对莫言写作的钦佩。“我以前觉得他有些作品真的太长了。2004年,《上海文学》发表了莫言的短篇小说《九段》。我看完之后,马上翻译成瑞典语,开始模仿他,写自己的迷你小说。”马悦然和妻子陈文芬合著了短篇小说集《我的金鱼会唱莫札特》,由莫言作序,今年夏天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也许是文人之间最深最远的情谊。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认为,在中国作家中,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合格候选人。[27]

王蒙:中国当代文学成就举世瞩目。

著名作家王蒙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件好事。“莫言是中国这一代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包括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都对莫言有很高的评价。”“莫言获奖表明,中国当代作家和中国当代文学成就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周:解读中国作家的诺奖。

著名作家周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发表声明说:“莫言获得诺奖,这很好。诺贝尔奖已经从一个神话变成了一个围绕他的故事。从此中国作家可以平常心拿诺贝尔奖了,拿不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麦家:感觉像拿了第一枚奥运金牌。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2。作家麦家说,那感觉就像获得了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我们中国一直很关心什么是被世界认可和认可的。如果一个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坛获得一个公认的奖项,我觉得就像在奥运会上获得一枚金牌一样。看看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这么多年大家都还记得。”

莫言的文学精神;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一家出版莫言作品的出版社工作人员表示,莫言不接受媒体采访,手机关机,无法联系。“他觉得现在太吵了,想专心写作。”她还说,莫言已经为一本新书写作3到4个月了。"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

莫曾说过:“我永远不会为一个奖项写作,无论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直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是“天下无英雄,自己出名。”

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觉得作家写作是为了自己的良心,为了自己真正的读者,为了自己的灵魂。”没有人会为了得奖而写作。"

恩格隆德还说,莫言,一位和他90岁的父亲住在一起的中国作家,当他被告知获奖时,“欣喜若狂,惊恐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