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缝一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在旧社会,穷人的生活非常艰难。新衣服穿了三年,旧了再穿三年,破了打补丁再穿三年。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是令人尴尬的生活事实。所以改革开放30年服装的变化首先体现的是物质的进步和富裕。没有经济的改善,就不会有服装的改善。

建国初期,打补丁的衣服很普遍,这是材料短缺造成的。五六十年代,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衣服不仅颜色、款式单调,几乎每一件都成了“传家宝”,缝补缝补都改成了家庭轮换制。

新中国晚期服饰的相关变化与发展:

1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农业、纺织业的发展,布料的供应日益丰富,棉纺织品、化纤产品的种类和款式也越来越多。一些在中国、香港、台湾甚至世界上流行的服装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比如牛仔裤、健身裤、喇叭裤、蝙蝠衫,衣服的颜色、款式不再单调,时尚的服装日新月异。

2.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市场空前繁荣。除了款式,衣服的品牌、质地、面料也成为购买时的选择标准。穿衣打扮不再是御寒保暖,而是自身气质、品味、生活态度的表达,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3.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人不再盲目赶时髦或只关注衣服的款式,而是开始积极选择一些既美观又实用的高档舒适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