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中的悲剧爱情

爱与恨在一条雨巷江南弄堂,长长的曲折,白墙黑瓦,静谧而孤独,绵绵的梅雨,挥之不去的忧伤,孤独而苦闷的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走在弄堂里,此时此刻,他非常希望遇到一个像丁香一样婀娜动人的姑娘,带给他温暖和柔情,写下一首极其优美的戴望舒美丽爱情的诗。中国现代主义象征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戴望舒更喜欢被人叫?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诗不仅仅是写他的内心感受。他擅长歌唱爱情。诗人忧郁、悲伤、孤独、敏感。正是这些独特的品质,使他的作品异常悲凉、唯美、动人。和他的作品一样,戴望舒的爱情之路也是美好的。

戴望舒一生爱过三个女人,但都因为她们的背叛而以悲剧告终。优秀的诗人用经典的作品引领读者理解美好的爱情,却无法坚持自己悲伤的爱情。

戴望舒,1905,浙江杭州人。他的父亲是银行职员,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1923-1925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文学系、震旦大学外语系。1926年,何、施蛰存、等人创办了花圈巡察。1928年,《雨巷》出版。这首诗被叶圣陶极力推荐,赞不绝口?开创了新诗的新时代?,所以他被称为?雨巷诗人?当时与徐志摩、闻一多并称为三大诗人,在诗坛小有名气,粉丝众多。当年,他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一起创办了文学工作室。这一年,戴望舒爱上了施蛰存的妹妹施江平。正因如此,很多人怀疑丁香这样的女孩就是戴望舒的初恋史江平。细雨中的丁香,小巷,淡淡的忧伤,美丽的轻愁,正是诗人内心纠结的感受,因为还在校园读书的石江平并不爱戴望舒。她有自己的爱人,冷眼拒绝戴望舒。这期间,他写了很多亲人的诗:《单相思》、《山行》、《心会》,却依然打动不了石江平和戴望舒深深的绝望。他虽然个子高,但从小就患有天花,黝黑的脸上长满了麻子,成为他与女性交流的心理障碍。绝望的诗人选择跳楼殉情,看到了他的痴情。

但是这种勉强的关系并没有持续多久。65438-0932年,戴望舒赴法国留学,期间作品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戴望舒还翻译了许多外文作品。等到1935回国的时候,石江平已经爱上了别人,戴望舒的爱情被无情地摧毁了。愤怒的诗人用一记耳光结束了这场长达八年的相思。在《无果的亲人》中,诗人过于情绪化,这不仅加深了他的自卑,也改变了他的婚恋观,在他心中留下了女人不可信的阴影障碍。

戴望舒失恋后得到了朋友的同情。中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有个妹妹叫穆,清秀白皙,文静柔美,比戴望舒小65,438+02岁。在穆时英的努力下,两个志同道合的人相爱了。穆非常钦佩戴望舒的才华和学识,诗人很快走出了失恋的阴影。1935年冬,戴望舒与穆订婚,并在报上刊登了《觉悟》。1936年6月,两人在上海四川路新亚酒店结婚。当时文艺界都很看好这对夫妇。婚后,戴望舒似乎在新婚中得到暂时的安慰。他的作品《小曲》《眼》虽然有新欢的喜悦,但也有对旧爱的悼念。这一时期诗人明显缺乏石江平那种燃烧的情感,写的情诗很少。在《孤独》里。,他写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孤独会永远持续下去,他把自己的灵魂送到了分离的野草中。就像那些可怜的灵魂,他们长得和我一样高。今日不去园中,孤独感与我一样高;我晚上坐着听风,白天坐着听雨,意识到月亮是多么的缺,一天是多么的老。可见诗人还沉浸在内心深处的封闭中,对穆的爱就像烟花一样。也许,得不到的爱是最好的,得到的爱成了坟墓。他们的婚姻表面上看起来很和谐。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潜伏,很少交流,琐碎的家庭和颠沛流离的战争,这段婚姻将走到分裂的边缘。1938,一首《初恋少女》加速了婚姻的崩塌。当时这首歌是陈歌辛作曲,戴望舒作词:我走遍了世界,我看到了远方的云。我忘不了你悲伤的眼神。我知道你默默的爱。你把我拖到一个梦里,我却在另一个梦里忘记了你。啊,我的梦和被遗忘的人,最初被我祝福的人,整日浇灌玫瑰,却让兰花枯萎。歌词的意思很明显。

1941年,穆受不了戴望舒的冷漠,提出离婚。此时,戴望舒从梦中惊醒,再次试图以自杀来挽救婚姻,但为时已晚。穆李娟对他彻底失望,离开了他。也许诗人对穆李娟有感情,但他天生忧郁,少了些坚韧,多了些迷茫和虚幻,最后,他失去了曾经深爱过他的人。

1943年5月9日,戴望舒在图书出版社老板胡好的介绍下,与比他小21岁的杨静结婚。杨静很漂亮,但是年龄的差异、气质的差异以及双方不同的教养使得这段婚姻很短暂。1948年,杨静爱上了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并向戴望舒提出离婚。

1950年2月28日上午,戴望舒哮喘发作,在北京去世。

诗人的爱情曲折而苦涩。他的‘幸福’是如此短暂而痛苦,也正是这样的经历,成就了诗人优美的诗篇。戴望舒是一个懂得爱的人。他的爱是沉重的,执着的,纯粹的。正是他对爱情的永恒信念,使得他的爱情诗即使历经岁月沧桑,仍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这些带着苦涩的诗是诗人的美。

第二章雨巷如何成为经典戴望舒原名戴,杭州人,出生于1905,父亲是银行职员。

17岁时,戴望舒已在报刊上发表小说。1923年秋,戴考入钟* * * *创办的上海大学文学系,同班同学有丁玲、施蛰存、。

1925五月,因抗议?五卅惨案?大学停办,戴望舒、施蛰存、杜衡相继转到奥罗拉大学法语系。1926年,三人创办了《花圈》文学期刊。戴望舒在法国牧师的指导下学习雨果等人的诗歌,但他只是喜欢学校里禁止阅读的法国象征主义。

1927年2月,戴望舒、杜衡因参与革命宣传被震旦大学拘留开除。很快?四个?一个,两个政变?戴望舒为了避祸,躲在杭州施蛰存家中,对施蛰存的妹妹施江年一见钟情。

《雨巷》是写给史江年的吗?这是可能的。据戴望舒的大女儿戴说,史江年没有他的两任妻子漂亮,但身材高挑,与戴望舒匹配,1.80米多,有一种愤懑的气质。

但诗是1927年夏天写的,当时双方刚认识。《雨巷》类似于波德莱尔的《致一个路过的女人》,有模仿之嫌,在诗人圈子里一直饱受诟病。卞支林说?雨巷读起来像一首旧诗?雨中的紫丁香是空的,悲伤的?还是现代白话版的扩张?冲淡,杜衡批评这首诗?押韵?。

一年后,《雨巷》出版并迅速传播。诗中的敏感情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靠开书店挤进文坛

戴望舒和石江年谈恋爱的时候才22岁,而石已经17岁了,还在上高中。在《林中物语》中,戴望舒甚至在诗中嵌入了石的名字:?拿着它,亲爱的,拿着它,这沉重的悲伤,这深红色的沉重的悲伤。?

但石并没有看上戴。据说戴望舒小时候得过天花,脸上有麻子。石江毕业后在上海邮电部门做文员,而戴此时默默无闻,没有生计。

1928暑假期间,极光大学同学、小说家刘娜欧去上海,租了一个三层楼房,邀请戴望舒、施蛰存住在那里。无聊之下,刘穗建议开一家书店,投资了几千元,但他们不知道需要办理执照,书店开张不久就倒闭了。于是,三人把店铺搬到了一个无人的租界,专门做出版。这家书店开始经营时遇到了困难。1929年,林语堂的侄子林译完成了《西线风平浪静,什么事也没有发生》(金童译为《西线上一切都安静了》),这是当年欧洲的畅销书,洪深等人也已经完成了翻译,但洪深执意要写一篇两万字的引言,附在书的后面。洪素喜一拖再拖,结果戴望舒等人抢了第一轮,短短五个月重印四次,卖了654.38+0.2万册。

书店不仅赚钱,还帮助戴望舒进入文坛。施蛰存曾说:?他的诗(指戴望舒)送不到上海几家新文学书店的门口。原因一是诗集销量打不开,原因二是作者名气不够。我们自己经营书店,自己印刷作品,可以说是硬挤进文坛。?

凭我的记忆,戴望舒成了著名的诗人。在书的扉页上,用法文印了一个Jeanne(给史江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