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保的人物生平
何冬保,湖南花容人。1917年出身于华容县北景港镇一个贫穷的农耕之家。年仅5岁,何冬保就把《铜钱歌》、《洗菜心》、《采茶歌》之类的民歌调哼得烂熟,小小年纪便开始扬名乡里。7岁时就与老人张海庭一起唱地花鼓(华容人称早期的华容花鼓戏为唱地花鼓),并学会了《李三娘过江》、《张先生讨学钱》等一系列民间戏曲。1945年组织“胜利班”,1949年在长沙组织“长沙楚居社”,即后来的长沙花鼓戏剧团。1983年加入中国***产党。1984年1月14日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67岁。
何冬保从师于杨保生的时候是上世纪30年代,那时演唱的传统节目就有《刘海戏金蟾》(即后来的《刘海砍樵》)、《张先生讨学钱》、《韩湘子化斋》、《扳笋》、《洗菜心》、《八百里洞庭》等作品。上世纪40年代,何冬保演花腔,张海生演小生,晏清秀演旦角,都曾上台演出。甚至连师叔唐放勋有时也上场出演旦角。显然,后期著名的湖南花鼓戏代表作《刘海砍樵》、《张先生讨学钱》、《韩湘子化斋》等作品在很早以前的华容花鼓戏中就有了。上世纪50年代华容县文化馆袁修广老师创作的现代剧《牧鸭会》曾代表湖南花鼓戏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中南地区戏剧调演并获奖。对以后湖南著名现代花鼓戏《打铜锣》、《补锅》等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5年底,抗日战争胜利。群众欢天喜地,到处邀班唱戏,何冬保便开始组织自己的“胜利班”。由于戏艺高超,胜利班逐渐唱响了华容、南县、安乡一带。解放前夕,何冬保率班进驻长沙,在现在中山西路搭了一个简易戏园,取名“民众戏院”,胜利班也改名为“长沙楚居社”。1949年8月,长沙解放,何冬保率领他的楚剧社划着“采莲船”,欢迎进城的解放军。
1951年10月,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周扬,观看了何冬保主演的《刘海砍樵》,十分高兴。次年,何冬保被邀进京,向中央首长作汇报演出,受到表彰。1953年,何冬保率慰问团赴朝鲜,慰问了包括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所在连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6年国庆节,何冬保作为湖南省文艺界的代表,被邀参加国庆大典。在观礼台上,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伴随在主席身边的周总理幽默地称何冬保:“这就是湖南的刘海哥”。
1957年,何冬保被错误地划为右派,下放回到老家华容新景公社鱼口大队。在当地领导的支持下,何冬保又组建了新景公社花鼓戏剧团,走村串巷为群众演出。上世纪70年代末才平反回到湖南省戏剧学校任教。
1982年他演出的《刘海砍樵》、《蔡坤山犁田》和《张先生讨学钱》等片断,被中国艺术团录制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华容地(方)花鼓(戏)在何冬保的引领下,由下里巴人早期的谋生表演艺术,发展成为自成一体的湖南花鼓戏,从此挤身于阳春白雪的戏剧殿堂。全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小时候就曾在有“戏窝子”之称的华容景港外婆亲戚家学唱过花鼓戏,她也是在湖南花鼓戏的哺育下出道、成长、成名、成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