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里的人接触到艺考的潜规则:录取后还要陪着吃吃喝喝。

花钱不一定录取。

前不久,中央音乐学院一位年近七旬的知名博士生导师,主动向一名女学生坦白了自己的“潜规则”。事件被媒体披露后,艺术院校黑幕的话题再次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重播

这位老教授受贿后自首了。

日前,中央音乐学院一名叫梁的70岁博士生导师主动向该校纪检部门坦白,承认与一名叫邹的女学生发生肉体关系,并收受654.38+万元贿赂,帮助该生考上博士点。

但邹未能考上博士,于是去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梁教授明白事情无法掩盖,于是主动找到学校纪检部门坦白。教授在乐评界颇有名气,曾在央视栏目《百家讲坛》做过讲座。

8月17,一女子打电话给媒体,自称受邹姑娘委托。她表示,关于梁与邹的关系以及所收款项的数额,学校并没有找邹调查核实。这位女士表示,会在适当的时候公开内幕,并声称“很复杂”。

内部事实/知识/故事

至少30万艺术学校

只有前三名不交钱。

北方某艺术学院H教授接受记者采访,但他拒绝透露姓名。他说:“艺术考生大多数家庭都有血泪账。”据H教授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潜规则就已经渗透到艺术院校中。考官或者系里有影响力的教授,手里一般都有几个可以录取的名额,但是不敢收任何一个考生的钱,因为要交钱的人太多了,也有交钱的好考生。据介绍,现在要想考上北京的一些艺术类院校,至少要30万。也有不交钱的。比如一个系要收50个学生,前三名肯定不用交钱。都是高材生,天才,考官不敢拿下来。总得有人撑场面。

刚从一所艺术学校毕业,目前在北京做歌手的肖钢告诉记者,他考上了一所外校的艺术系。几次考试都是第一,但他还是在考前参加了老师的辅导,付出了一些关键数字1000多元的努力,才稳稳的被录取。"当然,像郎朗和狄云这样的天才是不需要付钱的."

那么,考完试呢?肖刚告诉记者:“被录取的考生有时候还得继续被潜规则。我们学校有的女生考上后还要继续给老师当女朋友,有的被老师拉到外面陪酒,或者被老师带到北京看演出,据说是大开眼界,极其无耻。”肖钢和H教授都指出,国外一些艺术院校的“潜规则”现象比北京更严重。

作出反应

医院宣布招聘程序清白。

面对艺术院校潜规则的问题,很多经常陷入潜规则传闻的艺术院校,如北电、中戏、沪剧,都出面否认潜规则的存在。

据北京电影学院介绍,考试有很多监督制度,不会有潜规则。据北电党委副书记、招生督导领导小组组长介绍,考试成绩实行集体评分,其中初试、复试三人评分,初试由9至11副教授及以上专家评审组负责,初试评分量化、细化。考生考完试后,招生主管会直接把乱七八糟的卷子装订起来,所有的考号和名字都会被关闭。序号打乱后,可以有效防止阅卷老师给“人分”。上戏和中戏相关负责人表示,试题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甚至考官在考前都不知道自己拿到的是什么题目。而且过去只有在第三次考试时才采用现场录像的方式记录考试,但近年来从初试开始就实行了录像制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考生之间的公平竞争,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北电否认承认潜规则。三分之二的候选人被淘汰。

北电:欢迎举报“潜规则”,不欢迎泄愤。

方法

他们这样收钱。

教师集资有几种方式。一种是收钱办事,最坏的是直接骗钱。

1.收钱成型。H教授说他认识一个歌手,是艺术院校的领导,他绝对不收没有把握考上的学生的钱。据他所知,一些有信誉的老师不确定收费,但他们是确定的。但万一考生发挥不好,考砸了,也有退费机制。这些在道德上也是好的。

2.收钱是不可能的。有的艺术院校老师只有收了钱才能保证你通过专业课,但是考生文化课不及格,所以收的钱是不会退的。而且明年再考的话,还得再给他交钱。

3.考前辅导型。还有一种安全的领取福利的方式,就是考前辅导。H教授说:“懂声乐的人都知道,考前辅导你几个月,可一点用都没有。”但是,很多老师都走了这条路。有用没用,关键是学生来了,有钱了。“西北某艺术学院院长,每节课收费1200,上课时间只有20分钟。那不是摸石头吗?

4.中介型。因为父母总是在考前想尽办法“找关系,托熟人”。于是,一些“考试中介”出现了,他们都声称自己和某个领导或教授关系非常密切,一大笔保证金就能让考生入学,想要的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有的人作为中介收取利益,有的人干脆骗钱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