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到万字山前取真经。在湾子山的博月洞里,住着一个恶毒狡猾、乔装打扮的千年尸妖白。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成了上山送斋的村姑和上山进香的老婆婆。都是孙悟空发现的。然而唐僧并不区分人妖和人妖。反而指责孙悟空肆意杀人,甚至伤害了她母女,触犯了戒律。白骨精不甘心,第三次变成老丈被孙悟空打空了。
白利用唐僧的仁慈,以佛的名义从天而降平纹丝,指责唐僧姑息孙悟空。盛怒之下,唐僧写了一封贬损书,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唐僧失去了孙悟空的保护,白轻而易举地抓住了他。只有猪八戒逃出了真本郭华。孙悟空既往不咎,立即赶到博悦腔。在路上,他遇到了白的母亲金蝉,孙悟空杀死了她,并把她变成了禅。让白在唐僧面前再现三变的把戏,唐僧顿时醒悟过来。孙悟空现出原形,消灭了白和其他恶魔。经过这一番折腾,师徒二人再次踏上征程。
西游记全书***100遍,可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描写孙悟空的诞生,闹天宫的起因和唐僧的出世取经,以及四男四女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得道的故事。
作品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诙谐幽默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特的艺术殿堂。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鬼神世界,却将现实生活的本质包裹在鬼神的外衣之下,深刻地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邪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和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采用了人、神、兽三位一体的造型方法,既表现了他们超自然的神性和动物属性,又找出了社会化人格的痕迹。全书条理清晰,纷繁杂乱,语言生动活泼,夹杂着方言和谚语,充满了生活气息。主题淡化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故事的独特风格。
关于作者:
作者:(明)吴承恩(1504-1582),生于射阳山,汉族,淮安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作者。他的家乡,江苏淮安东南的马甸乡鲍尔村,有一个翻修过的墓地,淮安市有它的纪念馆。此外,六小龄童主演的大型神话连续剧《吴承恩与西游记》于2010年初播。吴承恩纪念馆于2005年6月8日开馆。
创作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历经五代:孝宗弘治、武宗郑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宗申万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与建国初期大不相同。政治上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激化,日益尖锐。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兴起,人类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繁荣,小说戏曲创作进入全面繁荣时期。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已经萌芽。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一个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旅行。他从长安出发后,经过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在一次佛教经典的大型辩论会上做了一次演讲,受到了好评。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带回657部佛经,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了自己西游记的见闻,被弟子们编成了12卷本的《大唐西域记》。
但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路上看到的各国的历史地理交通,没有故事。至于他的弟子回鹘和严聪所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时期有唐代三僧诗,晋代有唐三藏、潘,吴长岭有唐三藏《西天取经》,五明时有《大圣》,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正是在汉族民间故事、剧本和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作,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