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路、杨万里、辛弃疾资料

1,吕燕,又名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本名鲜少,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生于永乐县(今山西芮城)。我从小就擅长读书,博大精深的学者有几百个,但三才不是第一个。武则天天赐二年(公元691)。46岁时,吕到中学修行,并改名为“董彬”。后来他走遍山川,传道授业,五十三岁回到庐山。64岁上朝,成为玉帝,赐其纯阳子称号。

唐宋以来,吕洞宾、铁拐李、韩中立、蓝采和、张、何仙姑、韩湘子、曹国九被称为“八仙”。在民间信仰中,他是八仙最有名的,也是最有民间传说的。

一首著名的诗:牧童

草铺隔田六七里,笛作夜风三四回。

黄昏饱餐归来,不脱蓑衣卧月色。

2、杨万里,字庭秀,号诚斋,男,汉族。冀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茂、范成大、陆游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诗人”。学者称宋光宗为“诚斋先生”,因为他写了“诚斋”二字。

名句:小池子

春天的寂静是因为不愿细水长流,倒映在水面上的阴影是喜欢晴天和微风。

娇嫩的小荷花芽从水中露出一个尖角,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头上。

3.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探夫,后改为佑安,别名稼轩,汉族,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出生的时候,中原被游牧民族占领。21岁加入抗金军队,不久回到南宋。他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东部。一生斗金。上有《美琴十论》、《九论》,下有《辩战策》。

他的歌词表达了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自己的悲愤,谴责了当时统治者的屈辱与和平。也有很多作品是歌颂祖国河山的。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豪迈豪迈,但又不乏细腻温婉。由于辛弃疾的反金主张不符合执政和平派的政治主张,被弹劾辞职,隐居江西湖畔。

名词:玉案袁

数千棵树在东方的夜晚开花。它吹下来,星星像雨。宝马雕花车满路香。凤笛动,玉壶转,鱼龙舞通宵。?

飞蛾,雪,柳,金缕。笑声渐渐消失了。在人群中寻找他。蓦然回首,那个人就在那里,灯光昏暗。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落入金人手中。他的祖父辛赞虽然在晋国工作,但一直希望有机会拿起武器与晋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祖先与晋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他经常带辛弃疾“登高望远”(出自《梅琴十论》)。同时,辛弃疾也见证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遭受的屈辱和痛苦。这一切使他在少年时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的志向。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颜良大举南侵,身后的汉人因不堪忍受金人的严酷压迫而揭竿而起。21岁的辛弃疾也纠集2000人加入了耿静领导的庞大起义军,并任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被部下杀死,金军北退,辛弃疾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联络南宋朝廷。在他完成使命回来的路上,他听说耿静被叛徒张安国杀死,起义军解散了。他率领50余人,与数万人一起攻打敌营,把叛徒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街,然后斩首)。

他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气和果断,使他一时名声大噪。宋高宗任命他在江阴签署一项判决,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途。此时,他才25岁。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南宋朝廷的懦弱和畏缩并不太了解。此外,宋高宗和赵构都曾赞扬过他的英雄行为,不久即位的宋孝宗也曾表现出要收复失地、报仇雪恨的精神。因此,他在南宋初任期间,写下了许多抵御金朝北伐的建议,如著名的《梅琴十论》、《九论》等。

虽然这些建议在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赞并广为流传,但已不愿再战的朝廷却无动于衷。它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上的实用才能感兴趣,于是派他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重要的地方官职,治理灾荒,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他虽然干得不错,但因为深感岁月飞逝,人生苦短,壮志难酬,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虽然他才华出众,但其豪迈倔强的性格和对北伐的执着热情,使他很难在官场立足。此外,“还权人”的尴尬地位也阻碍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位从四品龙图阁到最高备。

惜春七年(1180),41岁的辛弃疾再次出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福公使时,计划在上饶修建花园式庄园,安顿家眷。惜春八年春(1181),开始修建带湖的新房和庄园。他根据岱湖周围的地形,亲自设计了“高处造屋,低处开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勤,应以田为主。”于是,他把岱湖庄园命名为“稼轩”,取名“稼轩居士”。而他也意识到自己“只是笨拙而自信,多年来不被大家接受”(《论贼札子》),于是准备隐退。

果然,同年11月,由于被弹劾,他的官职被暂停,带湖的新房刚刚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中年后的悠闲生活。接下来的20年,除了两年一任的福建提督监和福建安福使,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

禧三年(1207)秋,朝廷再次任命辛弃疾为枢密大臣,使其尽快前往临安(杭州)。但圣旨到了铅山,辛弃疾病重,卧床不起,只好辞职。同年(65438+10月3日)九月初十,辛弃疾逝世,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死的时候喊了一声:“杀了小偷!杀个贼!”(《康熙纪·扶南志·人志》)。朝廷闻讯后,赐他一副衣服和一条金腰带,命他镇守龙亭等制为官,并赐他四品官。少定六年(1233),追授光禄博士。德佑元年(1275),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授辛弃疾为少师,谥号为“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