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谣》观后感
“蚕豆杆,低又低,结出的大豆铁身体。牢房的力立夸大豆,世界上吃的数第一……”婉转动人的旋律,凄美细腻的歌词蕴藏着一个娓娓入心的故事。
?
? 这是1943年“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在兰州沙沟监狱中,写给“小狱友”罗力立的儿歌,这也是王洛宾先生所创作的唯一一首儿童歌曲,后来被作为同名儿童剧《大豆谣》的主题曲。
? 兰州本土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改编自革命烈士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之女罗力立自撰同名纪实文学。
? 1940年,罗云鹏同志和妻子樊桂英带着八个月的女儿罗力立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兰州沙沟秘密监狱里,“活着的小萝卜头”罗力立生活了六年之久,罗云鹏同志狱中牺牲后,1946年与母亲被救出狱。
? 力立在监狱从来都吃不饱肚子,更不知道糖果巧克力是什么。有一天她在监狱角落捡到了一粒大豆,吃了一半后便发出感叹,她甚至跑到其他叔叔面前询问他们世界上最好吃的是什么?有人说是牛奶,有人说是面包,但力立否认后拿出半颗大豆说:“这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这一幕使得王洛宾大受感动,谱写下了这首细腻动人的《大豆谣》。
这部儿童剧由现代儿童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引入,以“一个故事,两个时空”为表现手法,让孩子演孩子,以歌曲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甘肃本土儿童剧的发展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 看了《大豆谣》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同样也使我深受启发教育。在革命年代,很多***产党员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付出了代价甚至生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革命故事是神圣的,也是严肃的,亦可以是温暖的博爱的。隔着电脑屏幕,我也感受到了那充满爱的剧场。心中有爱便得温暖人心,何况家国天下之大爱,足以随剧情缓缓流淌。让繁华浮世众生的心一点点沉静,也让现场以孩子为主体的观众静下来。
故事简单明了舞台结构亦不繁复,但却引发了现场观众的***鸣。这不仅是舞台演绎了历史时空的真实记忆,还是创作者们传达的红色革命记忆。即使是再可怕的牢狱生活,折磨和伤痛,只要信念坚定便最终会归于美好。
? 我想 《大豆谣》适合青少年观赏体会的原因,也许是能够帮助青少年在学习历史,思考历史以及感悟历史中滋生红色细胞,坚定理想信念,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智慧荣光,争做新时代少年。要相信:革命薪火代代传,本土文化永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