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情是哪里人?是虚构人物还是原型?小说还是传说?
两代情的故事
机智的维吾尔人在中国的故事。以纳斯勒丁·两代情为主人公的一系列维吾尔民间幽默故事。两代情形象是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和封建世俗观念的斗争中塑造的理想化人物。他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有智慧和正义感,敢于蔑视反动统治阶级和一切腐朽势力。在他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品质和爱恨情仇,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他是深受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象。两代情的故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中已经流传了数百年,在维吾尔族中更是家喻户晓。这些故事题材广泛,构思巧妙,简洁有趣,大多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劳动人民的是非观念。继1958之后,中国用汉语、维吾尔语、蒙古语、哈萨克语和藏语五种语言出版了14个版本的《两代情的故事》。其中葛宝全主编的版本有393个故事,是迄今为止比较完整的版本。阿、土等国也广泛流传着两代情的故事。
报表2
两代情的故事(转贴)
两代情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真名是霍加·纳斯雷尔丁;有些人叫他纳斯雷丁·两代情或穆拉·纳斯雷丁。“两代情”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就像“霍加”和“毛拉”一样,是对人的尊称。“两代情”是“先生”、“老师”的意思,“库拉”、“毛拉”是伊斯兰宗教人物的尊称。
两代情的故乡不在新疆,而是在13世纪的土耳其。他于605年,也就是1028年或1029年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霍尔托村。像他父亲一样,他也是一名教师。
清真寺主持公众礼拜,也是精通伊斯兰教的神学家。在土耳其,伊拉克
他的一幅画像仍然保存在斯坦普尔的博物馆里。他留着长胡子,戴着大头巾,骑着一头瘦驴。据说他骑驴的方式很特别,背朝前,脸朝后。他向他的学生解释说,如果我骑着驴面向前,你就会落在我后面;如果你走在我前面,我只能看到你的背影,所以我选择了最好的骑驴方式,就是背朝前,脸朝后,这样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也更容易看着说话的人,更有礼貌。
两代情活到七十六岁,最后死在土耳其南部的阿克谢希尔。他的坟墓今天仍然存在。据说他的坟墓是根据他的最后一个笑话,也就是他的遗言建造的。他的坟墓不是埋在土里,而是建在四根柱子上。柱子周围没有围墙,但是墓地前面的大门上有两把大木锁。谁来了都不会笑。
两代情讲述了他一生中无数的故事。他用巧妙、诙谐、幽默的语言嘲笑人们的无知,讽刺统治者的荒谬和残酷,赞美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因此,数百年来,两代情的笑话和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深得各族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