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战争大败后,朝鲜为什么还要继续激怒清朝,进而爆发丙子战争呢?

1627年正月,刚刚继位的皇太极,为了缓解后金国内趋近崩溃的经济局面、稳固后方以图西进,令阿敏等率军进军朝鲜,史称?丁卯之战?(朝鲜称为?丁卯胡乱?)。这一战,朝鲜军的战斗力一如既往地稳定一败涂地。朝鲜遂被迫求和,向后金纳贡。

清太宗皇太极朝服像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明明自己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所仰赖的宗主国明朝也是救援不力,敌人后金又通过劫掠和朝贡的方式恢复了国力,朝鲜却依然摆出一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傲娇样子,怠慢后金使者、拒不纳贡、扣押使臣英俄尔岱,最终使得清朝于1636年再次入侵朝鲜,发动?丙子之战?(朝鲜称为?丙子虏乱?)。

这第二战与第一战无差,均是朝鲜大败,百官仓皇,百姓涂炭。作为朝鲜的最高决策者,仁祖李倧是吃错了药了还是健忘,为什么要不知死活地继续挑衅实力比自己强大的多的清朝呢?厕所里点灯找屎(死)吗?

丙子之战中,朝鲜仁祖李倧出城向清太宗皇太极跪拜图

恰恰相反,李倧正是为了好好活着,才挑衅清朝的否则,他会和他的叔叔兼前任国王光海君落得一样下场。

让我们把时间线向过去移一点。1608年登基的朝鲜国王光海君李珲,因为明朝拒绝册封其为国王等各种因素,对明朝心存芥蒂;又因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明朝联军惨败更加不愿意跟随明朝,在明与清(后金)之间奉行中立政策。也正因为此举,他成为了朝鲜党争的目标。1623年,朝鲜西人党发动政变,废黜光海君(这也是为啥光海君没有被称为X祖X宗的原因),拥戴仁祖成为朝鲜国王。

也就是说,仁祖李倧,和他的铁杆西人党,吃的就是亲明反清这口饭诸如允许毛文龙在朝鲜境内活动等。倘若不吃这口饭,难保不会成为下一个光海君。向明朝表忠心,向清朝挑衅,是彰显自身?政治正确?、稳固自身执政根基的重要手段。更直白一点说,这是拿朝鲜老百姓的鲜血当做投名状,而明朝援不援助朝鲜无所谓,只要承认其合法性就可以反正打不过清军,大不了逃跑呗。

南汉山城的守御将台,丙子之战时仁祖李倧出逃此地

在这种心态下,朝鲜对清朝的挑衅,带有了不少投机的成分,即寄希望于清忙于与明作战不搭理自己。结果事与愿违,当皇太极亲自带兵攻打朝鲜时,仁祖?大惊?,这时才想起调兵遣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