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锦添的主要作品
1986吴宇森《英雄本色》 执行美术(香港)
1987关锦鹏《胭脂扣》 执行美术(香港)
1988王颖《吃一碗茶》 执行美术(哥伦比亚公司)
1989关锦鹏《三个女人的故事》 执行美术(香港)
1990邱刚建《阿婴》 美术指导,服装造形设计(台湾)
1991罗卓瑶《秋月》 美术指导,服装造形设计(日本)
1992 罗卓瑶 《诱僧》 美术指导,服装造形设计(香港)
1995陈国富《我的美丽与哀愁》 场景美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台湾)
电影《梦境花园》
1996何平《国道封闭》 服装造型设计(台湾)
1999李安《卧虎藏龙》 美术指导, 服装造型设计(美国哥伦比亚)
2000蔡明亮《你那边几点》 美术指导, 服装造型设计(法国Avena Film)
2001陈国富《双瞳》 美术指导, 服装造型设计(哥伦比亚公司)
2001田壮壮《小城之春》 服装造形设计(北京)
2002李少红《恋爱中的宝贝》 美术指导, 服装造形设计(北京)
2004蔡明亮《天边一朵云》 制作顾问(台湾)
2004陈凯歌《无极》 美术指导, 服装造形设计(中国)
2005吴宇森《桑桑与小猫》 美术指导, 服装造形设计
此短片为联合国儿童紧急救援基金会与世界粮食组织与位于意大利罗马之MK电影制作S.R.L.公司联合制作
2006陈奕利《天堂口》 美术指导 , 服装造形设计(中国)
2006冯小刚《夜宴》 美术指导, 服装造形设计(中国)
2007吴宇森《赤壁》美术指导, 服装造形设计(中国)
2009陈国富高群书《风声》 服装及造型设计指导(中国)
2011陈正道《幸福额度》服装设计(中国)
2011李仁港《鸿门宴》服装设计(中国)
2012冯小刚《一九四二》服装设计,造型设计(中国)
2012张之亮《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服装设计,造型设计(中国) 1999年《大明宫词》 导演:李少红
2002年《橘子红了》 导演:李少红
2008年《红楼梦》 导演:李少红 1997年再度应邀返葛拉兹歌剧院德国名导演Lutz Graf为华格纳歌剧《崔斯坦与伊索德》担任服装与道具设计。
云门舞集《焚松》、《太阳悬止时》
无垢舞团《醮》、《花神祭》
汉唐乐府《艳歌行》、《俪人行》、《荔镜奇缘》、《梨园幽梦》
台北越界舞团《天国出走》、《蚀》、《骚动的灵魂-天堂鸟》
优剧场《云脚台湾》、《海朝音》
当代传奇剧场《楼兰女》、《奥瑞斯提亚》
复兴剧团《罗生门》
太古踏舞团《生之曼陀罗》、《诗与花的独言》
光环舞集《移植》
江之翠南管实验剧团《南管游赏》
香港城市当代舞团《创世纪》
新古典舞团《曹丕与甄宓》、《黑洞》
香港话剧团《情话紫钗》等等 喜酒馆
清香斋茶人衣服(京都交流会)I &II。
九朝会 美学理念
叶锦添最早在全世界推行他的“新东方主义”的美学理念,是让世界了解到东方文化艺术之美最重要的艺术家。曾以中英法等多种语言出版了作品集《不确定时间》《繁花》《流白》《中容》《ROUGE–L′ARTDETIMYIP》《寂静·幻象》《神思陌路》等十多种。
2007年开始,叶锦添投入吴宇森执导的大型史诗电影《赤壁》,深入研究三国时代的生活风貌,尝试难度极大的复古美学,期望协助导演建立中国战争电影及历史再现的新模式。
跨界人才
叶锦添的服装作品不仅面貌丰富,并且跨足各种艺术型式,包括电影,舞蹈,歌剧,戏剧,戏曲,传统乐舞,音乐剧场,创造了恣意于古典、前卫之间的造型世界。1993年因参与当代传奇剧场的“楼兰女”而涉足剧场创作,广泛接触各类剧场模式,对剧场界发生重要影响力,不但在国内造成广泛讨论,作品亦遍及世界各地。电影方面经历包括:吴宇森《英雄本色》、林领东《龙虎风云》、关锦鹏《胭脂扣》、《三个女人的故事》、王颖《端一碗茶》等之执行美术、并担任罗卓瑶《秋月》、《诱僧》、邱刚建《阿婴》、陈国富《我的美丽与哀愁》、《梦境花园》及2001年新作《双瞳》等之美术指导。并以《诱僧》获金马奖最佳美
术设计。2000年担任李安电影作品《卧虎藏龙》之美术指导与服装造型设计以双项入围奥斯卡,英国电影金像奖,香港金像奖及金马奖,并获得2001年奥斯卡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之最佳艺术指导,且获得英国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 1996年赴奥地利葛拉兹歌剧院为林怀民导演之歌剧《罗生门》担任服装及造型设计;次年再度应邀返葛拉兹歌剧院德国名导演LutzGraf为华格纳歌剧《崔斯坦与伊索德》担任服装与道具设计。
汉唐乐府与巴黎小艇歌剧院合作案《梨园幽梦》,于2000年三月假巴黎喜歌剧院首演,同年九月受邀赴法国里昂双年舞蹈节,演出无垢舞团之《花神祭》、汉唐乐府之《艳歌行》以及优剧场之《海朝音》,其中《海朝音》、《艳歌行》及无垢舞团设计之《醮》、并应邀赴1998年亚维侬艺术节演出。
舞台表演服装作品包括:云门舞集之《焚松》、《太阳悬止时》,无垢舞团之《醮》,汉唐乐府之《艳歌行》、《俪人行》、《荔镜奇缘》、《梨园幽梦》,台北越界舞团之《天国出走》、《蚀》、《骚动的灵魂-天堂鸟》,优剧场之《云脚台湾》、《海朝音》,当代传奇剧场之《楼兰女》、《奥瑞斯提亚》,复兴剧团之《罗生门》,太古踏舞团之《生之曼陀罗》、《诗与花的独言》,光环舞集《移植》,江之翠南管实验剧团之《南管游赏》,香港城市当代舞团《创世纪》,新古典舞团《曹丕与甄宓》、《黑洞》等等。
自1986年加入第一部电影《英雄本色》(吴宇森导演)以来,叶锦添参与了多部电影的美术、服装制作。合作者遍及内地、台湾、香港,包括李安《卧虎藏龙》、田壮壮《小城之春》、关锦鹏《胭脂扣》、罗卓瑶《诱僧》、王颖《端一碗茶》、陈国富《我的美丽与哀愁》等。其中,以《诱僧》获1993年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2001年更以《卧虎藏龙》一片,得到前所未有的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与“最佳服装设计”双项提名,并荣获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
书籍作品
1、《赤壁—叶锦添的美术笔记》完整呈现了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建筑、战船、兵器和盔甲、人物造型、生活五个方面,展示了电影美术的前期研究、草图、设计制作过程及造型设计理念。全书以建立三国背景及介绍三国各自特性作为开端,引进主要人物,勾勒汉朝时代背景,讨论导演及制片人的原初构想,并导出场景设计之背景。本书的视觉部份将包括故事板、预想的全景图、以及电影画面本身等元素构成。在适当部份会加入导演、制片人、以及场景设计人的解说。必须强调的是,本书是要讨论透过电影而再创造历史的这个过程,而不只是作为电影的纸上解说。
2、《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内容简介:叶锦添以一种自传性的方式,历数了他创业以来所做的各种工作,以及他的心路历程,一直到《赤壁》的设计。在这本他独创的“自传体”随笔创作中,叶锦添提出“告别文字、图像胜出”的图像时代宣言,他在跨国展览、设计的经验中指出,未来世界里,“图像”才是全球***通的语言,他并找出背后的时代理路。另一方面,他在回忆中细数成名前的心路历程。孤独、被忽略的童年,文化失根的香港,欧洲流浪,为了创作来到台湾,曾经三餐不继、住在木板隔间出租公寓里,但坚持高度、坚持视野,最后终于走出贫乏,跃上国际。 1991年凭《阿婴》入围1991年台湾电影金马奖之最佳造型设计奖。
1991年凭《秋月》获得1992年瑞士卢卡洛电影节金豹奖。
1993年凭《诱僧》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奖。
1997年凭《国道封闭》入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
2001年凭《卧虎藏龙》入围奥斯卡金像奖、全美记者协会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及台湾电影金马奖。并获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之最佳艺术指导、英国电影学院奖之最佳服装设计奖。
2001年凭《你那边几点》获得第三十七届芝加哥影展评审团大奖及最佳导演、第四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以及第五十四届坎城影展竞赛片等奖项。
2002年《小城之春》荣获威尼斯国际影展圣马可奖之最佳影片奖。
2006年凭《夜宴》荣获2006台湾电影金马奖之最佳美术设计及最佳造型设计奖。
2007年凭《夜宴》提名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和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
2007年凭《夜宴》荣获首届亚州电影大奖之最佳美术指导奖。
2008年凭《赤壁》荣获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