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姓的历史名人

阴识,字次伯,阴子方曾孙,皇后阴丽华的兄长;南阳新野人。著名东汉朝重臣。

阴识虽贵为外戚,但他为人忠厚,汉更始年间因功封阴德侯。到了汉光武帝刘秀时期,阴识官至侍中。每当汉光武帝出巡,阴识皆留守京师代政。他入朝能直言对错,但平时与其他大臣、宾客们谈话则绝不提及国事。后来汉光武帝要给阴识加封,他坚辞道:“臣托属掖庭(皇宫中的帝舍,宫嫔所住的地方),不可再加爵邑!”此举为两汉时期外戚中唯一的政治楷模。后来在汉明帝刘庄继位执政时期,阴识官至执金吾,掌管东汉王朝的最高司法。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戊戌,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始平郡:西晋时期置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一带地区。 南阳堂:以望立堂。

始平堂:以望立堂。

二酉堂:资料有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