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怎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8月,北京政府宣布中立,但1917年,以亲日派头子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派为获取协约国和日本贷款,主张从速参战,英法两国也鼓励中国参战。1917年 8月1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参战后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

1919年?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代表,参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60%以上的日军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扩展资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要求中国与之采取一致行动对德宣战,并答应借给军费,黎元洪表示同意。而日本支持段祺瑞参战,答应借巨款给段祺瑞,以扩充其势力。因日本支持段祺瑞,中国若参战必有利于日本,美国遂指使黎元洪伙同国会反对参战。

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双方展开了“府院之争”。段祺瑞召开督军会议,决定参战,并要挟黎元洪和国会同意参战案,但未能得逞,于是要求黎元洪下令解散国会。黎元洪利用人们反段要求,下令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务,段祺瑞被罢职后,离京赴津,以天津为基地,扬言另组临时政府,段黎矛盾白热化。

黎元洪在段祺瑞的压力下内外交困,只好同意张勋入京“调停国事”,后演为张勋率辫子军入京复辟,史称"丁巳复辟"。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是,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消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百度百科—府院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