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一“丝”进 莫在一思停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被大家熟知来自《一代宗师》。说的是在搏斗中须树立克敌制胜的信念,宁进不停,突出战斗进取精神,只能思进,不能思存,更不能思退。一旦思存思退,斗志先馁,便失掉了先手,一思一念间,停下来反应的一瞬,说不定你已经输了。

真理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如用到我们的变美上也是一样一样的。怎么说呢?我们把这个”思”字可以比作“丝”,也就是“宁可一丝进,莫在一丝停”。是不是非常有道理呢?

有很多朋友说自己的状态会一直反反复复,造成反反复复的原因很多,可是如果每天想到的是一丝进,好像就不会有反反复复的问题了。

造成的反反复复是因为一时间像打鸡血,比如看到了什么课程,来自于她人的变化对自己的刺激,还有就是时不时的对于自身的否定。这些都会造成间歇性的状态超级绷紧,人的身体不能够适应长时间的绷紧状态,过了一段时间自然而然就松懈了,然后就又是对自己的鄙视,然后就又是感觉自己不是那块料,然后就顺势颓一阵子,再然后呢颓久了就周而复始、、

说到这里,是不是很多人就对号入座了呢,我首先入座一个,比如写公众号文章,去年呢,我就像非常来劲,每周几篇的发,到了今年过年开始就放松了,然后疫情在家感觉没啥好抒发的,再然后就几个月不更新了。不更新也就松下来。

不过说到底也没有松,我在100天练字学习班里,每天写字打卡,也有文字出来,这也许是去年练习写作打造了思维定势,每天写字有时是诗词有时是名作,总归都会在写的过程中去追根溯源,或者有自己的感悟,每天练完字打卡的时候,都顺带把感悟发出来,刚才想起来去看了一下,每天也有800字左右。

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并没有真的去构思,去谋划主题想去写。因为每天练完字差不多早上八点左右,那么发出来的打卡记录也是在八点多左右。习惯成自然,也是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吧。真好在3月份开始接上了。如果再停一段时间,估计也没有那么顺畅了。

这些习惯是不是可以映射到其他层面呢,我感觉是一样一样的,比如运动、阅读,这些都是相关联的,比如我想了写作,就会想去找到一些素材,那么就会去阅读,相当于要做饭,可是家里的素材太少了,鸡蛋也没有,鸡鸭鱼肉都没有,能做出什么饭来呢,满汉全席别说,就连四菜一汤都没有。

阅读就好像去菜市场,琳琅满目什么菜都有,那也要费力气去买回家,哪怕是线上送菜也要你去下单是不是?咱们去阅读就是好比去把原料都买回家,家里有菜,心里不慌,现在就差的是练习学习炒菜技术,来一桌菜也是指日可待了。

以前停留在阅读的层面,自从练字之后,我发现在练字的时候,发现会深度连接到的感受和浅浅阅读都不同。

很多作品和之前的领悟非常不一样,可能之前也都是囫囵吞枣的学习方式,没有真正有自己的理解,现在一边练字,一边琢磨着文章的出处,背景,作者当时的状态,哎呀,顿时就不一样了,用作者的视角去思维,完全不同的感受。

要不这练字也是“宁可一思进 莫在一思停”呢,任何功夫都一样,任何菜品都一样啊,要保持菜品新鲜,就要不停的保鲜呢。日常练功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同学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就知道了”。

所以呢,宁可一丝进,莫在一丝停,每天都是一丝丝的丝,连在一起就成了美丽的锦缎。朋友们,鸡汤喝完了,记得今天的丝在哪里,别停了,别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