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强大的瓦岗军为什么会失败?
《瓦岗寨》是一部通俗小说,讲述了隋末瓦岗寨起义的故事。历史上确实有过瓦岗军起义,而且是非常著名的农民起义,但历史真相和小说描述有很大出入,需要区分。
杨迪的残暴统治终于在隋末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其中有七八十次大规模的起义,有数百万人参加了起义。在这些起义队伍中,瓦岗军起义是最著名、最强大的一支。
瓦岗军的由来
小说中描写的瓦岗寨确实有它的位置,就在今天河南省滑县的南面,故名瓦岗军。
瓦岗军失败的原因
瓦岗军最早的首领是一个叫翟让的人,他很勇敢,很会打仗。他手下有一些非常有才华的人,比如武功超群的丹·熊心,善打胜仗、足智多谋的徐士奇(也就是小说中的徐茂公)。士兵大多是渔民和猎人,所以他们可以使用长枪,战斗力非常强。
在瓦岗军的势力与日俱增的同时,一个重要人物加入了它的队伍。这个人叫李密,是个破落的贵族。曾参与613年隋将军杨玄感发动的反隋兵变。杨玄感战败后,也被抓了起来,后来逃到江湖上混了几年。最后于616年投奔翟让瓦岗军。
李密是个有策略的人。他帮助翟让发展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此人野心勃勃。不要小看翟让。他利用翟让对他的信任,很快就把起义军的人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翟让成了他的眼中钉。最后,李密设下圈套杀死翟让。但这样一来,瓦缸内部的稳定就丧失了,加上李密和一些将领的骄傲,在战略上犯了大错误,最后被隋军打败。
李密也没有得到好结果。他被新建立的唐朝所杀。
瓦岗军的规模和作用
瓦岗军于611在瓦岗寨扎营,于618被隋军击败。前后活跃了七年,势力发展到河南广大地区。瓦岗军消灭了前去镇压的隋朝名将张须陀,取得了第一次大胜利,随后又相继攻占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粮仓泺口仓以及罗惠仓和黎阳仓。
这些大粮仓的夺取对起义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在杨迪的统治下,人民早已被剥夺了做饭和食物的权利,起义军敞开大门,让人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从而吸引了数千人加入起义队伍,瓦岗军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
史弥成为起义军首领后,发起了声讨杨迪的运动,反映了起义群众的意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后来,起义军与隋朝刽子手王多次交锋,都把王打得落荒而逃,不敢再轻举妄动。
瓦岗军首领翟让没有认识到领导的重要性,交出了政权,导致起义军瓦解。14年隋末农民起义英勇斗争的果实被李渊地主集团夺走。但作为一支农民起义力量,其在推翻隋朝统治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它对初唐的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