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片大鼓的历史渊源
铁片大鼓又名乐亭大鼓,源于民国初年在河北方向流传的部分小调,如通俗调、京东调、乐亭调等。
当铁片大鼓初步形成后,先在通县、三河县流传,敲击铁片即在此时开始。民国初年,铁片大鼓艺人进北京献艺,在天桥及东、西两寺(隆福寺、护国寺)庙会上“撂地”演出。因曲种产自京东地区,遂名乐亭大鼓。实际上与唐山、乐亭地区的“乐亭大鼓”毫无渊源。其唱腔、板式也较乐亭大鼓浅易。有时也称“铁板大鼓”。
20世纪30年代初,王佩臣为了适应天津观众的欣赏习惯,将曲调进一步规范,由于她用铁梨花点击板,所以定名为“铁片大鼓”。
铁片大鼓的唱腔主要从河北民歌《妓女告状》衍变发展而来。比较王瑞喜于1920年灌制的唱片铁片大鼓《妓女告状》与河北民歌《妓女告状》的唱腔,可发现二者的血缘关系。二者的旋律基本相同,只不过铁片大鼓较民歌有所发展变化:加了花,延展了尾腔,每个乐句后加了垫头,唱词中增加了衬字。
关于这种鼓曲的名称由来,铁片大鼓还与一种叫“平谷调”的艺术形式有渊源,平谷调主要流传于北京平谷县及北京东郊与河北省、天津市交界地带,王佩臣本身就是平谷人,她根据自身的声音条件加以调整,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唱法和风格。
20世纪50年代时,铁片大鼓曾经改称“乐亭大鼓”,80年代又恢复称为铁片大鼓,王佩臣被称为铁片大鼓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