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峥会在拼多多的发展中期选择离开?

黄铮卸任拼多多CEO和董事长, 最重要的原因是:

他将要进入一个只有巨佬中的巨佬才能玩的领域---新农业。

我从剑桥大学毕业时,年级里最厉害的两个程序猿,都没去大厂搬砖,而是直接投身农业了。

他俩一个在搞“都市农田”(Urban Farming), 另一个去了研究“人造肉”(Cultured Meat)。当时他们这么非主流的就业选择,让所有人都很懵比。

没想到,他俩的事业,现在也成了拼多多的老板黄峥辞职后,说他想干的事儿。

在致股东信中,黄铮说:

拼多多是靠农产品起家的。公司对农业领域的贡献主要在流通领域。通过提升流通领域效率,去中间补两头,让农民和消费者获益。

但提升流通效率,不能从质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能大幅提升国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民以食为天,他选的这个“新农业”跑道,长期看绝对是个金矿。

而且无论是社会意义、还是商业价值,潜力都巨大无比。

这也是为啥硅谷的大佬,从特斯拉的新首富马斯克、到亚马逊的原首富贝索斯,再到微软的老首富比尔盖茨,都暗地投注了这条赛道。

我一直对这个领域高度关注,今天也借机分享下这几年我在中、美、欧洲看到的一些最前沿的新农业创新亮点~

拼多多老大辞职去种地,新农业才是金矿?马斯克比尔盖茨贝索斯都投资农业是为何?

所以,为啥大佬们都想搞新农业?当中有啥痛点和商机呢?

其实无论哪国的农业,基本都面临这4大痛点:

1.种植效率问题

农民的收成,很大程度仍然取决于老天爷的心情。

天气太冷了,橘子会冻伤。下雨太多了,葡萄会不甜……

如果我们能通过前沿科技,控制种植环境和变量,随时随地复制出比如说法国南部1959年的完美气候,那能产出多少顶级葡萄?

现在因为新农业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个愿景已经不是梦。

2.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我们不只追求吃饱、吃爽,还要吃出健康。

黄峥在股东信里专门提到:

想对马铃薯、番薯、西红柿等潜在有害金属含量进行可靠有效的控制。

同时也对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可控的、可标准化的提升。

如果以后有一种西红柿,每一个都含有最适合我们身体的维C, 那我们是不是靠吃,就能赢在起跑线?

其实不只我们国家有食品安全隐患,美国也有。

为什么美国人超过1/4都饱受肥胖问题困扰?不只因为他们把薯条可乐当主食,还因为他们的鱼肉、农产品都含有大量激素。食品安全问题是个全球性的农业痛点。

3.供应效率问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世界粮食供应的1/3都被浪费了。这很大程度是因为运输效率问题。

中国在粮食运输和流通方面,属于世界顶级水平,但离大佬们幻想的“让粮食种植尽可能靠近厨房”还差很远。这一块的效率提升,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会在后面的“都市垂直种植技术”部分详细说。

4. 环境污染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农业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源。

全球24%的温室气体,都由现代农业产生;另外,肉类和奶制品的生产制造,也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

温室气体会让全球持续变暖,这种气候变化又会进一步影响农民的收成,不但让全球千万名传统农民濒临破产,也让食物匮乏成为一个全球危机。

所以,农业领域的这个恶性循环,也是大佬们想解决的一大问题。

社会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新技术。而这5年,出现了一系列的相关技术突破,其中有两大方向在资本市场最受追捧:都市农业&人造肉。

先说最朋克的一个技术突破:

都市垂直种植 (Urban vertical farming)

听名字就能猜到,这个技术的重点,是把农作物垂直着、竖着在大城市里种。

听上去就很科幻,我们来看张实拍图。

马斯克的弟弟Kimbal Musk是最早入场的选手之一。 我们就拿他的公司重点分析~

他的公司叫Square Roots, 主打产品是这种可移动的“农田车”。

他的模式创新就在于:把传统的农田变为集装箱,可移动化;把以前2D平面式种植添加了一个Y轴 立体化,逆天的优化了空间利用率。

车里分区域种植不同的蔬果杂粮,可以全天候人工控制温度、光、降水量、土质等种植环境变量。

得益于无阳光种植技术的发展,由软件控制的LED照明,已经能很好模拟各种植物所需光谱,种出来的草莓和香菜,都跟拼多多农场直出的没差。

另外,20世纪就有的水培法,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迭代也焕发了第二春:通过营养液供给蔬菜所需的养分,采用智能化调控温度、水、光和二氧化碳,设置隔离带防止病虫的侵入,能有效避免气候灾害和病虫害,并且没有重金属,保证了蔬菜质量安全和清洁卫生。

这些新技术的加持,让这辆农田车可以全天候人工控制各种种植环境变量。就拿葡萄为例,我们可以把车内的“气候”调配得跟1954年法国波尔多一样,24小时都设成一个最适合葡萄生长的环境,稳定产出最美味的葡萄。

并且这车还能开到你家附近,蔬菜成熟了你直接现场摘,都不需要运输。这么几辆“农田车”,就已经可以承包我们整个小区的食粮。这让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吃到世界上质量最高、最新鲜可口的蔬菜,吃货直呼内行。

马斯克弟弟做的这个“农田车”, 最终的愿景不只是颠覆农业,还想供他哥在火星上用,果然是一家人。毕竟如果可以完全在室内控制所有种植变量,那有一天马斯克殖民火星也可以照搬过去。

这种高科技室内垂直种植科技,不只马斯克和他弟弟关注,其他硅谷大佬也盯上了。比如亚马逊的贝索斯、谷歌的CEO埃里克施密特,就给一个叫Plenty的新农业独角兽投了超过4亿美金。另一个竞品公司AeroFarm, 主打“全年运用高峰季节环境种植蔬果”,也吸引了2.38亿美金的风投。

说完都市种植,再来说另一个食物科学领域的产业,也非常朋克:

人造肉 (Artificial Meat)

在黄铮致股东的信中,他提到:如果我们能比较透彻的了解不同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在摄入人体后的变化和作用,然后通过植物蛋白来合成出肉的替代品,那这种新的素鸡2.0有可能成为更健康、更绿色的食物。

给大家科普下,人造肉大致分两种:

一种是像素鸡那样的“植物肉” 它不是真正的肉,而是用豆制品或其他植物提取植物蛋白为原料来模拟肉类的口感。

而另一种是“试管肉”,它是真肉,利用动物的单细胞在试管内培养分裂并产生肌肉组织,几周后就能得到足量的肉。

植物肉领域有两家成功商业化并量产的的公司: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Meat 。

他们与多家麦当劳和汉堡王合作推出了素肉汉堡,但说实话,这种植物肉的口感不咋地,必须要用类似汉堡的重口味调料压制才能蒙混过关。欧美人吃肉方式单调乏味,确实会有人买账。但这对我们国家丰富的烹饪方式来说肯定就水土不服了。

所以我们着重聊聊试管肉。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测试阶段,早期生产制造成本很高。2013年,有科学家用一个试管肉弄了个大汉堡,成本高达200万人民币,比一辆奔驰大G还贵。

但经过十年的技术发展,预估成本已经可以降到原来的千分之三,在2023年有望降至每公斤100美金甚至更低。

最出名的一家试管肉公司叫Memphis Meats,成立于2016年,去年初融了1.61亿美金B轮融资。比尔盖茨、英国现象级富豪Richard Branson,马斯克还有他弟弟也都私人参与了投资。听说这个试管肉,也是一个以后能在火星养活地球人的食物来源

果然哪儿哪儿都有马斯克(和他的殖民火星计划)。

除了Memphis Meats,还有一家与它同期的独角兽公司(Eat Just)也特别牛掰。去年底,他们公司的试管鸡肉,获得新加坡的售卖许可,成为全球首个售出“试管肉”的公司,是食品科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上图,是Eat Just用试管肉做的炸鸡块,尝过的人都说卖相和口感跟真肉一样,就是贵了亿点点,一份就要350人民币。。。

试管肉的技术虽然一直在完善,但依然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成本高,毕竟用高科技在实验室培育的人造鸡肉,和走地鸡还有素鸡的价格没法PK。

另外一个挑战,就是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这其实也是垂直都市种植,以及任何新科技会面临的挑战。

你到底是愿意吃自然生长的传统韭菜?还是在LED灯照亮的全封闭空间垂直生长的朋克韭菜?

是愿意吃那种饲料喂大、最后被宰的走地鸡,还是在实验室里通过干细胞分裂而成的人造鸡肉?

对待新科技,我们是应该选择激进,还是保守?

英国科幻小说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有个著名的“科技三定律”: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理所当然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人一不注意,年龄大了,很容易越活越保守。

但对待科技,特别是像食品安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这种极有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领域,有的人激进、有的人保守,不仅正常,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种平衡。

不过,不管你是保守还是激进,每个时代,都一定会有那么几个特别虎的先行者,去做些疯狂的、完全颠覆你三观的事儿。比如把农田搬车里让蔬菜斜着长,比如把动物细胞塞试管里分裂成肌肉组织整成肉。

民以食为天,新农业这个赛道看似像个金矿,实则现在还是个大坑。因为这个领域回本周期巨长,投资风险也巨大,所以连资本大佬都不怎么敢投新农业,也就只有极少数我们这个时代的巨佬中的巨佬,才敢入场。

如果我们只靠国外的马斯克、比尔盖茨和贝索斯去搞垂直农业和人造肉,那肯定不会有香菜、茼蒿、牛肚和牛百叶。

我们的农业和口福,看来还得靠自己人来保障。所以黄铮这次脱身出拼多多,来搞农业革命2.0,真挺有胆量和前瞻性的。

历史学家赫拉利说:上一次农业革命的本质,是在更恶劣的条件下,让更多人生存下来。

而这一次的农业革命,包括黄铮在内的巨佬们,都有这些***同目标:让更多吃货,在更加可持续的环境下,吃到健康又好吃的美食,轻松活个125岁。

不知道这些逆天的科技,到底能不能成?也不知道这些 “非自然” 的科技手段,对人类是不是真的利大于弊?但每个时代,总要、也总会人去试一把。

这一次,黄铮辞职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