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上》故事简介|欣赏|思考
1975彩色胶卷90分钟
中国台湾省联合电影公司出品。
导演:编剧:摄影:主要演员:冯巧林(杜)秦汉(朱)恬妞(朱世慧)谷名伦饰演陆佑文。
摘要
它运行在家庭中,朱家孙孙辈,是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石慧是一个纯洁活泼的女孩,她的祖母非常宠爱她。我哥哥石爻在一家电视公司工作,他很沮丧,因为他是个瘸子,有很强的自卑感。
那天晚上,像往常一样,他们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聊天。石慧非常不耐烦,坐立不安。奶奶揭发了她,因为她没有收到在军队服役的男友弄玉的来信。石慧脸红了,争辩道。沉默的石爻从口袋里拿出一封信,说他早上在邮箱里看到过它。石慧一把抓住它,大声抱怨她的哥哥没有早点把信给她。这时,大门外有个声音。原来他们的父亲朱子庚已经从高雄回来了。
朱子庚带着一个清瘦俏丽、一身黑衣的姑娘走进客厅,让全家人大吃一惊。朱子庚郑重宣布:“我们家有了一个小妹妹。她的名字叫杜·小霜。将来,她永远是我们家的一员。”原来,杜是朱子庚老朋友的独生女。她从小没有母亲,这次父亲又去世了,她成了孤儿。听完这个故事后,每个人都围过来问问题,但石爻静静地退后。
小霜被安排与石慧合住一个房间。半夜,石慧被轻轻的啜泣声惊醒。原来小霜在抽泣。石慧钻进小霜的被子里,把她搂在怀里。小霜抱住她哭道:“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成了好朋友。
石慧醒来,发现小霜已经起床了。她听到客厅传来钢琴声。当她走到起居室时,她看到小霜正在弹钢琴,石爻静静地听着。小霜出场后,没想到石爻突然大发雷霆。原来,小霜故意演奏错误的音符,以测试他作为一个残疾人的音乐知识。从那以后,小霜和石爻之间产生了很深的芥蒂,他们几乎不说话。
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让他们的关系有所改善。一天晚上的例行电视聊天中,大家聊到了现在粗制滥造的电视剧,然后聊到了文理不通的流行歌词。小霜提到,她父亲生前写过一首歌,把《诗经》里的一首诗改成了白话歌词,取名《在水一方》。石爻请双方弹琴唱歌给他们听。小霜在钢琴上演唱,优雅动人的歌曲令石爻陶醉。
石慧的男朋友弄玉回来了。他和石慧正在屋里聊天。夜深了,他们突然想起小霜一直呆在客厅里照顾他们。当石慧和弄玉去客厅邀请小霜时,他们没想到石爻和小霜会有一次深入的交谈。原来,石爻写下了小霜的《在水一方》,这让小霜非常感动。石慧贸然闯入客厅,这让石爻和小霜大吃一惊。石慧非常沮丧。
一天,弄玉带来了他在信中经常提到的石慧的同学陆佑文。陆佑文英俊挺拔,才华横溢,立志成为一名作家。他的才华赢得了朱家一家人的赞赏,甚至小霜的钦佩,他们很快坠入爱河。朱就更加郁闷了。
小霜经常在陆佑文租的小屋里呆到很晚,家里也不见她。朱做了一个音乐节目,把小霜的《在水一方》搬上了电视,但是从来没有看过。直到几个月后,小霜偶然看到了它。石爻给了小霜一张支票,那是公司购买小霜歌曲版权的钱。小霜不相信石爻会对她这么好,但喝醉了的石爻不顾一切地倾吐自己的感情,这吓坏了小霜。
有一天,小霜突然把陆佑文带回家,郑重地向大家宣布,她已经和佑文结婚了。她从感情上感谢朱家健对她的照顾。大家真心祝福他们俩。奶奶解下脖子上的金项链,从怀里掏出一个玉坠作为礼物送给小霜。
但是,婚后的小双生活很艰难。陆佑文决心写一部获得诺贝尔奖的小说,但他几乎从未写过。朱买了一架钢琴,以公司抽奖的名义送给了。小霜带了几个学生以此为生。小霜怀孕了,但陆佑文还是写不出作品。他还指责小霜扰乱了他的思维,粗暴地赶走了正在学钢琴的孩子们。
小霜创作了几首歌曲,石爻帮她卖给唱片公司。但陆佑文拿着赏金去赌博,后来发展到把琴当赌本卖,这让小霜很难过。一天,石慧在她工作的银行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说小霜出事了,让她立即赶到医院。石慧赶到医院,发现全家人都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着。原来,陆佑文拿走了小霜视为护身符的玉坠,小霜在与他的争执中被他撞倒受伤。小霜早产生了一个女孩。这个时候,她绝望了,决心和陆佑文离婚。
陆佑文被雨农从赌场拉了回来。他跪在小霜面前,恳求小霜不要离婚。看到小霜下定决心,他转而反对小霜,指责他为残疾的石爻离婚。石爻狠狠地教训了卢友文一顿。小霜对陆佑文说:跛足不是残疾,但像他这样思想肮脏、不负责任的人才是真正的残疾!
小霜和陆佑文终于离婚了。但她和友文约定,如果有一天他带着他的第一部小说来找她,不管是否会出版,她都会第二次和他在一起。
卢友文干脆在离婚证上签了字,因为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赢回小霜母女的心。然而,六年过去了,陆佑文却没有他的消息,小霜在苦苦等待。石爻终于为小霜找到了玉坠。小霜感谢石爻为她所做的一切,但仍坚持要等卢友文。
一天,小霜在高雄突然听到陆佑文病重的消息,她立即赶往高雄。接回了病重的好友文。在弥留之际,尤文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平凡的故事》。
陆佑文去世了。小霜在邻水县买了一栋别墅,他的女儿彬彬住在那里。朱等人经常去参观。对石爻来说,小霜真的永远在“水边”吗?他固执而自信地等待着。
辨别和欣赏
台湾省的电影产业在60年代中期开始腾飞,70年代达到惊人的繁荣,产量居世界第三。从1972到1974短短三年,产量达到609台。在这几百部电影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言情片”。
所谓“言情片”,是指主要由当时市场上流行的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这些小说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台湾社会流行。主要作者琼瑶从1963到1985写了42部小说。这类小说的主题是表现男女之间纯洁真实的浪漫爱情故事。琼瑶原著最早的电影改编是中影公司,1963拍的《国际核事故等级表哥》。因为琼瑶的小说极受欢迎,而且被改编成电影后,销路很好。因此,各电影公司纷纷抢购琼瑶小说的版权,琼瑶作品的拍摄一时间形成热潮。琼瑶自己在1967成立了火鸟公司,拍摄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电影。
近20年来,琼瑶风格的浪漫电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国家流行。20年来,“言情片”一次次掀起热潮。它不仅创造了很高的票房价值,也造就了很多今天依然红的明星和无数狂热的粉丝。据统计,琼瑶的小说已被改编成40多部电影,其中15部是自费的。
电影是一门商业性很强的综合艺术,即以追求票房价值为基础。琼瑶的小说之所以能陆续搬上银幕,与其粉丝众多密切相关。为什么这种剧情相同的爱情片会吸引观众?这显然与当时台湾省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是分不开的。
一、现代人的“爱情”——“梦的窗帘”。
台湾省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无数农民被迫失业,大量农村人口流失到城市。台湾省人面临找工作的生存危机。当然,最让台湾省人害怕的不仅仅是生存的威胁,还有生活环境的变化:高速公路上突然出现的陌生高大汽车,迅速矗立的高楼大厦,每天赶着上班的现代快节奏。随着所有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他们曾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在一声为时已晚的叹息中分崩离析。最突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人情冷暖的伦理关系,突然被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竞争和侵占所取代。因此,琼瑶电影中歌颂世界上最纯洁、最美好的爱情主题迎合了台湾民众的普遍心理。在台湾人不得不应对的现代社会的挑战下,琼瑶的电影显然是对台湾人潜意识的一种精神补偿和一种心理治疗。你看,在《水一方》里,杜这个孤女,在朱家这个温暖的家庭里,被照顾得无微不至。而她对陆佑文的无理取闹的爱和朱对她的痴情,又是那么的动人和感人!
总之,当台湾省逐渐进入发达的工商业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调整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原有的社会矛盾并没有消除,反而增加了一系列发达社会的症状:冷漠、麻木、不安全感、焦虑等等。琼瑶风格的浪漫电影滋润了他们干渴的心,银幕上的爱情给他们提供了“梦的帷幕”,给他们暂时的安慰。
第二,浪漫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
在台湾省社会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残酷的竞争使一部分人成为暴发户,跻身豪门。然而,大多数普通人显然只梦想发财,仍然在底层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这种权力(金钱)分配不均,两极分化严重,造成了社会的各种危机和矛盾。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言情片应运而生,不厌其烦地讲述着灰姑娘遇到王子,穷小子有幸遇到富翁女儿的美妙神话。现实中的矛盾和危机被简化为银幕上的“男女之战”。“战争”平息后,婚礼礼堂的钟声响起,如同神奇的阿拉伯神话,财富带着爱情滚滚而来。而底层的小人物们却在屏幕营造的社会神话中得到了虚幻的满足和宣泄。所以言情片和台湾省其他类型的常规片一样,承担着为现存体制和秩序的主流意识形态制造各种社会神话的文化功能。
中国的观众很容易发现,这些言情片不过是古典戏剧和小说中“书生小姐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后花园”的言情故事的现代版。但有一点说明了它们的重要区别,那就是主人公(英雄)的身份不同了,即被读者认可的主人公换成了一个商人。在《在水一方》中,陆佑文这位满腹经纶、能诗善画的文人,被刻画成一个没有能力养家糊口的失败者,而他的女人杜最终却归属了权力(金钱)的拥有者朱。琼瑶对这两个人物的褒贬,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权威话语:无论你多么博学,首先你必须是这个社会的成功人士,你的工作必须能挣钱,才能算是社会认可的英雄。
电影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产物。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电影,电影再现主流意识形态。从浪漫主义电影中的主角(主人公)从学者到半学者再到半商人最后到商人的转变中,我们可以读到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台湾省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思想发展变化的历史。也可以读到台湾省向工商社会转型过程中,建立新的社会权威话语和主导意识形态的过程。琼瑶式的浪漫在20世纪80年代初结束。虽然原因很多,但可以说很重要是因为台湾省社会在80年代已经完成了社会转型,即走上了工商社会的正常运行轨道,以金钱为主导力量的社会权威话语已经确立。新的体系和秩序需要新的社会神话来维持和巩固。作为新兴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琼瑶的浪漫主义电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第三,“我爱夜来香”——银幕上的奇观。
所有看过言情片的观众都会发现,它们包装精美,最固定的叙事模式就是美丽的星星、美丽的自然风光、美丽的“三厅”(舞厅、客厅、咖啡厅)。这些构成了浪漫电影的“奇观”,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感,从而加深了这类电影的梦幻效果。
(1)恒星系统。言情片造就了一大批至今仍红的明星,观众对他们所代表的形象痴迷不已。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形象”并不完全等于物质意义上的形象,而是象征性的,是一种文化符号。比如最受欢迎的林青霞,代表了东方文化中完美的女性形象:清纯、细腻、细腻、忧郁;秦汉有妩媚温柔的男性形象;柯俊雄代表了强大的男性形象;林凤娇象征着东方女性贤惠温柔的形象,等等。她们的形象象征着男权社会的语言秩序和价值观,女性观众之所以成为这些明星的崇拜者和粉丝,是因为她们从小接受的文化教养被男权社会同化了。
(2)风景优美,“三大殿”。进入工业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都可以作为商品消费,连空气都不能幸免。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无情地摧毁了一切神圣的东西,把一切都变成了物质和商品。言情片省略了贫民窟、灰色写字楼、单调繁忙的工作等。观众面前是霓虹闪烁、衣着华丽的客厅、咖啡厅、舞厅,充满阳光和鲜花的自然景观,迷人的异国风光,这些不仅给观众的视觉带来强烈的感受,也满足了他们潜意识的欲望,使他们在梦中也像电影中的明星一样浪漫幸福。
四、男权世界的模式——浪漫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表面上看,琼瑶式的爱情片很简单,讲的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然而,所有的叙事都是文化。那些浪漫电影中“那么顺从,那么娇弱,那么无助”的女性,是男权社会中依附于男性的标准女性形象。
在好莱坞经典电影中,女性往往是男人欲望的载体和性感的工具。但一般人并不容易看到这一点,因为这种欲望往往被巧妙地伪装起来,披上一层伦理的面纱(尤其是在中国),意思是按照传统道德对女性进行附身。这在琼瑶的浪漫电影中尤为突出。
琼瑶式浪漫电影的画面非常“干净”,往往刻意淡化“性感”的场景,这符合中国观众的传统道德心理。当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作为一个被观看的对象出现在屏幕上时,观众和男主角一样,都想占有她。结果她被刻画成了一个温柔细腻的美德形象,让男主角和观众的潜意识欲望显得合情合理。杜在《在水一方》中的出场总是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可爱如画,让观众如片中主人公一样迷恋她。
浪漫片里有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但其内涵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只要女人忠诚、贤惠、有耐心,尽管备受折磨,最终也会得到她想要求助的男人。杜·小霜被丈夫折磨着,但她一次又一次地忍受着。最终她离婚了,表示愿意等老公20年。
值得一提的是,恋人中有一方身患重病或残疾,这是浪漫电影中很常见的主题,似乎更能体现爱情的伟大和纯洁。但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主人公可以有身体上的缺陷,比如缺胳膊少腿,失明等等。(《水浒传》中的朱是个瘸子),女主角虽然可以有其他疾病,甚至是不治之症(表现出自己的软弱,需要被爱),但绝对不能有外貌的缺陷。这进一步说明,在琼瑶式的浪漫电影中,女性作为被观看的对象,必须满足主体(男性)的潜意识心理。同时,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观众愿意占有一个外表不完美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