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从左到右

曾经在某地看到一个有趣的脑洞大开的话题——如果在精神病院被抓,怎么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我看了很多答案,包括讽刺的笑话,甚至还一本正经地教你如何逃离精神病院,但都不是我心中最理想的答案。

但看完这本书,我心里有了答案——迷惑他们,让他们以为自己有精神病。(手动搞笑→ _→)开个玩笑...想出去其实很简单,就像灵魂卷着尾巴挤进身体里做人一样。如果不想被当成精神病,一定要隐藏一些想法,不要随便告诉别人。也许是安全的。

这是一部自制港剧,改编自高明的同名网络小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于2015+065438年6月3日在乐视网播出。我一个月不停的看了30集剧情。结局有大反转,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在这里,我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去评判书中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只是给你提供一些思路——我们的世界和精神病人的世界有什么区别?每次打开这本书,总会把我带入一个陌生而深刻的思想境界。一个人的时候,打个夜灯,想着咀嚼这些句子,能得到很多特别的感受。

她乞讨乞丐,一整天,她只是蹲在那里,对着一朵花微笑,对着一块石头低语。在她眼里,人类快速成长,快速衰败,而一颗石头的生命却化作各种形态,却似乎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他们都是生命,但他们和我们的形态不同,比我们高级得多。从石头的角度来看,即使我们一辈子站在同一个地方,他们也看不见我们。我们的生命太短暂了!

她还认为蚂蚁是一种细胞,她将其命名为“松散生命”。其实蚁后是大脑,兵蚁是身体的防御组织,工蚁既是嘴又是手。工蚁聚在一起运输,其实是血液在运输养分。人也是一样。你不用指挥你的细胞,它们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她觉得自己是一株蘑菇,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个佛教徒的三重境界,在她清澈的眼睛里体会到了。

也许人类真的高估了自己的存在,也许在某个时刻,我们真的会回归到最本真的形态,就像华子说的,我们都是蘑菇?也许她看到的是比我们所有人看到的更真实的世界。

或许,她不需要太多的劝说和安慰,管教和暗示。

她只需要有人蹲在他身边,和她一起做个蘑菇。

这就涉及到一个物理概念——四维。什么是四维?

物理学的三维包括长、宽、高三个轴,而四维要加上时间这个变量。

可以理解为,首先,一维是一条线。时间也可以看做是时间轴。你把一个有长、宽、高的三维坐标世界无限缩小到一个点,然后让它(这个点,三维世界)沿着时间轴移动(也就是时间流逝),这就叫四维。

在绝对四维的生物眼里,我们只是一条长长的虫子,从床上延伸到街上,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场,延伸到很多地方。因为每个时间段我们的行动都不一样,我们都是穿越时间的虫子。从某一段时间到某一段时间结束。

这个理论是否正确还有待量子物理学家论证,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种看待世界的新方式。我们感到痛苦,执着于现状,但我们无法穿越时间,我们可以像一个绝对的四维生物一样看到自己没有因果限制的生活。

另一方面,我们每时每刻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必然的,后悔是没有用的,提前知道一切也是没有意义的。其实生活很简单。这个时候,留在这里,然后去别的地方。不动就让它去吧,就这样。

也许,思维真的是一堵限制我们的墙。在我们可以理解和解释的世界之外,在你认识和判断的价值观之外,世界有多大?还是你的世界观就是你的世界,你的价值观就是事物的固有价值?

“把苹果洗干净,看着果皮上的细小颗粒,觉得很奇怪。过了一会儿,我试探性地咬了一口...我猜大多数人不知道苹果的真正味道!我来告诉你吧:当你用牙齿切开果皮的时候,原本淡淡的鲜味突破了一个临界点,开始在你的口中逐渐蔓延,味道逐渐变得浓郁。随着细嚼慢咽,汁水溅到舌尖上,从干涩的味蕾上掠过,绝对野蛮暴力...果肉中的每一个微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地破裂,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苹果味道。果皮和果肉被切成微小的碎片,在齿间移动,就像冲击一样把味道扩散到口腔的每一个角落……苹果的香味随着汁液滑向喉咙深处……天啊……刚刚被冲走的味蕾几乎虔诚地向大脑传递着这个信息……所有的感官,在被遗忘的那些日子里,都被精神和感觉所支配,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哎,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流口水。”

她消失了一个月,大家都找不到她。当警察敲开她家的门时,她发现他正一丝不挂地坐在地上,看着冲进来的人。这位患者痴迷于禅修和禅宗的“静修”。他觉得那是一种找到自我的感觉,一种活在当下,享受每一刻的美好生活态度。

嘿,算了,我去吃苹果了...

他说:“人不是生来纯洁的。每一个身体在开始的时候都被注入了两个特征:上帝的祝福和魔鬼的诅咒,就像你买电脑预装系统一样。提前注射这两样东西后,就轮到人的灵魂进入身体,然后灵魂在中间挣扎。各种欲望让你的灵魂堕落,各种警告让你拒绝堕落。人只能这样挣扎。有意义吗?不会,都是无奈的性格,逃不掉。当你有一天明白了,你会发现你的本性中有那么一种肮脏猥琐的东西,你想摆脱它?哈哈,不可能。”

看到这些话我真的很震惊,这些话一遍又一遍的说出了我们心里想说却不敢对别人说的话。很多人信上帝,无神论者信科学或者信自己,他居然信恶魔。他认为善需要恶的对比,否则就没有善。没有动力,贪婪永远强于控制;卑鄙胜过高尚。文明只是一个骗局。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相信自己是神的儿子,是神的赐福。

他说信仰上帝的人是光明的,无神论者是中间派,他是黑暗的,就像撒旦一样。如果撒旦真的存在,他可能是最后一个。为此,我了解了撒旦教。事实上,该学说并非完全邪恶。我相信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对自己无法判断的事情,还是保持敬畏为好。

但是,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有那么一个邪恶的自己。它会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冲出去,大喊一声,我们做点不该做的吧。我们和魔鬼唯一的区别是我们是否会感到羞耻。

他说:“有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力量驱动着整个世界,或者说创造了整个世界。人是高贵的,但与花草树木、动物昆虫处于同一模式。这让我对自己和整个人类感到极度沮丧。”

他说:“其实我想通了很多。生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当我还活着的时候,当我还活着的时候,我永远不会停止用我的人类之心去追寻那个答案。有没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充满期待。我以前是瞎子,现在能看见了。”

如果有些现象无法用已知的学科和知识来解释,那就要学会尊重剩下的解释,不管这些解释表面上是荒谬的还是离奇的。因为那很可能是真正的答案。但验证过程一定要谨慎小心,不可妄自菲薄。

马可以跑得快,鱼可以游得深,鸟可以飞得高。这些都是他们的特点。为什么?马跑得快,却不会到处问自己为什么跑得快;鱼游得很深,但鱼不会四处寻找为什么会游得很深的答案;鸟儿可以在天空中翱翔,但鸟儿不会质疑自己为什么能飞得那么高。我是一个人,我不会游泳,不会飞得那么快,但是我可以找到并追寻那个为什么。其实这就是人类的差异,这就是人类的内心。

怀着这颗跳动而好奇的心,探索世界的尽头,或许才是人类的终极意义。

她:“理论上来说,没有正常人,嗯?”因为正常的概念是被群体认可的..."

我:“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告诉自己:我要死了,但明天我会重生。”

她:“我明白了,真的可以那样吗?”

我:“不知道对别人有没有用,但我接受自己的暗示。”每天早上,我都是新生,一切都是过去。虽然会有回忆,但那种状态只是一种时间旅行的状态,重点是:旅行。这就像旅行,心里知道你要回家,这样你心里的结很快就会解开,也就是说,你会跳出来。每当我面对一个新病人的时候,我总是尽力去全心全意的接受,全心全意的融入,尽可能的谦卑,尽可能的让对方放大自己的空间。我什么都能忍受。但那天晚上,我死了,我卸下了一切。比如去掉情感方面,把那些观点和知识作为数据收集起来。就像人体的淋巴系统一样,收集病毒碎片来增加免疫力。这不就是电脑杀毒软件的原理吗?我也是借来思考的。不是我有多强,而是我学会了一种用精神仿生淋巴系统自我保护的状态。"

她: "...昙花一现……”

我:“嗯,就这样吧。”

她:“我明白了……”

我:“所以我再次强调:要看本质。我本质上想要的是找到我想知道的东西。如果那部分只是信息,我很乐意收起,但我知道那是信息。不是答案。就像一个计算过程,只是一个过程。”

她:“你情绪激动吗?还是理性?你的感性是驱动力,但你在整个过程中的理性控制状态。”

我:“没那么严格吧?就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实本身并不冲突,各说各的。大多数人有一种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并存的态度。一部分是基于唯物主义,一部分是基于唯心主义。”

她:“这个我同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本质上不是对立的。不清楚为什么有人为此要杀你。”

我:“是的,我要接受不同于自己的存在...对了,你说我控制欲太强。难道我不接受与自己不同的存在吗?”

她抬头向我扬了扬眉:“你知道我说的是两码事!我看你就是个精神病人,还是a类。”

我笑:“什么意思?还会传染?”

她:“不要在外面选自己,会传染吗?你不是被动感染,你是混淆资本。”

我:“可是我确实是无意识的……”

她笑笑:“算了,我还是比较了解你的,一个同志。”我:“我应该感谢你对我的理解吗?”

她:“你把自己归为个案吗?挺有特点的,属于那种自以为是的。”

我:“啊?好主意!”

她回答道,“你不会真的要这么做吧?”

我做到了,你看?我相信你一直在看。至于所谓的隐私问题,我觉得不算隐私,没什么好隐瞒的,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想法,同样的思维方式甚至做过。但我选择说出来。又不是八卦,也没什么我不能曝光的。至于别人怎么想,我接受,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承认它不同于你自己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我的耐力,其实不是问题。每天早上出生,我都准备好接受那些不同的世界。

每天晚上我死的时候,完成那些,收集我需要的,储存起来。那就是我,每天昙花一现的脸。是啊,每天都是。

当你试图走进精神病人的世界,试图去了解他们的时候,你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其实是分不清自己是疯子还是天才。

其实一个正常人比正常人更常见。

太多人在乎功利,却不愿意静下心来,做一些没有兴趣的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精神病人却可以。

有钱了会想要大房子,有了大房子会想要好车,有了好车会想要美女,有了美女会想要地位,有了地位会想要名声,有了名声会想要权力,有了权力会想要荣誉,有了荣誉会想要名声。永生之后,你会希望永生看到自己永生。

这个时候,你拥有了你想要的一切,你会决定心满意足的死去?恐怕不行。谁知道你还记得什么?你所拥有的,你不会止步于此,你会无止境地想要更多。

但这些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事实上,这是正常的住所,是你们这些疯子建造的。不过我觉得挺好的,至少不用出去和你一起疯了。最后,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活着。”

“我不知道六的因果关系。但如果真的有一方净土,清凉通畅,妙而不坏,永享幸福,我想那里的神佛也不会无情。无论是水中的泡沫,还是七宝的幻像,我只想把心收起来,安安静静。”

也许你所谓的“精神正常”只是你思维局限造成的错觉,你所谓的“偏执”只是你无法理解它们的精神价值。

心理疾病只是少数人的心理疾病,但实际上,当我们遇到和自己不一样,无法理解的人时,我们很可能会有把别人称为心理疾病的冲动。

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宽容,给自己留一条路?客观上影响了你,形成了你的思想,最后变成了你的主观。当你知道的越来越多,你就变得越来越和别人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和别人越来越不一样。

你可以不信把这本书当故事书看,但它还是值得一读,至少它可以让你不那么确信这个世界就是你看到的样子。

我觉得作者可能终于发现自己的神经质倾向了。可能是作者长期接触精神病人,了解他们的执念。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坚持,但如果没有,生命的活力何在?

那些伟大的作家、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不都有这样的精神倾向吗?否则,谁来采摘人类灵魂深处那些珍贵的灵感果实呢?

我们看精神病人的时候,大部分都在哭,远离他们。诚然,社会需要一种集体价值观来延续。但是世界是多样的,我们在生活中能看到的真相是非常有限的。有时候听这些才华横溢的疯子说话,可能会让你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