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收藏家

原文:

一个收破烂的老人

吴鸿清

小镇上有个收破烂的老头。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一些年轻人从记事起就在小镇上收破烂。老人是小城流动的风景,每天穿梭在人群中。人一天见不到他是有点奇怪,但是每天见到他也不会觉得更开心。总的来说,老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没有给大家带来欢乐,但也不妨碍任何人。

老人的三轮车很有趣。车把和轮子是自行车,架子是铁丝笼。一看就知道是自己组装的。丑,但能装货。这位老人六十多岁了,他精力充沛。他可以骑得很快,车上还剩下几百磅的垃圾。

老人在镇上最繁华的东湖路的一个角落里租了一套房子。那个地方做生意的人多,所以废品多。那老头几乎垄断了那个地方的废品回收市场。小镇是个穷地方,收废品的人多。有些人贪得无厌,想插一脚,但都自觉离开了。一个叫黑子的年轻人不服,把收购废品的价格提高了一个档次,却没有人卖给他。黑子很奇怪。老人要价比自己高吗?问了才知道,不但不高,还低了几毛钱。黑子不明白人怎么了,就偷偷跟着老头。仅仅过了一天,黑子就走了。

老人家里有很多人,不是普通人,是真的很多。有十二个孩子,大的十一岁,小的还在襁褓中。除了四个姑娘,其他的都像歪瓜裂枣。要么是这个有问题,要么是有残疾。这些娃娃当然不可能是老人自己的。老人还没结婚。严格来说,这些娃娃都是老人捡的“垃圾”。每天早上,老人都会在清洁工来之前上街,捡那些可以卖钱的破烂。有时他看到一个纸板箱,就把它捡起来。里面有一个洋娃娃。老人心软,就把它带回家养了。久而久之,家里孩子多了,那些狠心的家长干脆晚上把孩子放在他家门口。那些被遗弃的娃娃大多是残疾的,活不长。他们来来往往,老人的家从来没有安静过。

小镇上没有孤儿院,民政局对老人的做法大加赞赏,说每个月给每个孩子20元抚养费。还上了县电视台,老头上电视当配角。拿了几个月钱就没了,老人也没要。那是他自己收养的娃娃。他怎么能向公众要钱呢?今年春节临近,民政局惦记着老人和他的十二个宝贝,派人带着100元钱和100斤大米献上爱心。老人不敢要,有人用组织决定命令他接受。老人含着感激的泪水接受了它。来人说:“你还有别的要求吗?”老人想了很久,说:“你能把那里的破烂卖给我吗?”一句话差点让来人哭了。

这一天,刘娃病了。刘娃是个女孩,六岁,不会说话。这几天总是很无聊,脸色蜡黄,站都站不直,肚子里全是苦水。老人带她去了医院。医生看了看四周,骂了一句:“我说,你怎么当家长了?”宝宝没病,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老头被骂得一愣一愣的。想起了家里那盆苦白菜叶。十几个小嘴都在吐“饿”字。老人为了不饿,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了一倍。他怎么可能有营养?我付了钱,离开了大门。半路上我遇到了暴雨。老人抱着一个洋娃娃坐在一家商店的门口躲雨。六娃的眼睛特别亮,忽闪忽闪地看着老人。老人鼻子一酸,眼泪就出来了。

雨已经停了,人们走在街上。“叮”的一声,老人醒了,看到一个一元的硬币在他面前滚动,然后停了下来。老人惊讶地抬起头。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扔的。他只是在店里买了点东西,顺手把零钱扔给他。老人突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站住,你站住!”老人放下刘娃,捡起钱,跑了起来。中年人停下了脚步。

“什么意思?”

“哦,可怜你,为了你。”

“还给你。”老人把钱递了过去。“我不是乞丐。”

中年人接过硬币,轻声笑道:“别忘了。”硬币一剪,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叮”的一声滚到墙角。

老人的心被这清脆的声音刺痛,仿佛整个心都被中年人打碎了。

短篇小说月刊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