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盗墓小说怎么写?古代盗墓一半出自哪个朝代?
汉唐墓?明清陵墓?西周墓
盗墓贼一旦确定了古墓的年代,就基本上对整个古墓的内部了如指掌,因为任何朝代的古墓中的物品都有自己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判断墓葬的结构,随葬品的排列规律,主墓里有什么,耳房里有什么。
一般情况下,西周墓葬埋藏较深,短时间内挖掘难度很大。汉墓的结构强度较低,距离地表约11、12米,基本已经坍塌,墓内填土。
除了少数大墓,汉墓一般不用砖,贵重的随葬品会放在墓主人的棺材里,其左肩右脚。西汉墓没有附室,东汉墓有两个额外的随葬品附室。唐朝的墓是用墓砖砌成的,砖与砖之间没有粘结,所以就建成了穹顶。明清墓葬多为砖结构,砖中嵌有石灰、铁片,深度一般不超过6米。
汉代的墓葬一般没有气味,而明清的墓葬气味很浓,因为年代较晚,多为砖石结构。
古代盗墓贼
鼻子能闻出坟墓的年代。
焦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盗墓者,擅长以声寻墓。他曾经带领同伙、徒弟等几十人到山上,分散到山上不同的位置。有雷电和暴雨的时候,就让这些执行任务的人听听声音,看看空气,试试土壤,看看山里面有没有特别的回声和不寻常的震动。
雷雨过后,其中一位弟子报告说,在电闪雷鸣时,他所在的位置明显感觉到了山体的震动和回声。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详细分析,焦思很快确定地下有古墓。然后,他带领弟子们去挖掘,果然,他挖到了古墓,得到了很多财宝。
?据说有些盗墓贼有常人没有的嗅觉。他们只要用鼻子闻一闻,就能根据泥土中的气味判断墓葬的年代和是否被盗,甚至能准确区分汉唐墓和明清墓。因为汉代的墓葬一般没有气味,而明清的墓葬气味较重,因为年代较晚且多为砖石结构。
盗墓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专业技术”,职业盗墓者一般采用挖坑的方法盗墓。这种方法极其隐蔽,不容易被发现。
选择一个准确的盗洞位置非常重要,既可以缩短工期,又可以避免遇到什么难事,白回来。盗洞要尽量靠近棺材,这就需要盗墓贼详细定位棺材。如果棺材靠近墓门,盗洞会往墓门方向打。如果棺材靠近墓墙,盗洞就打在靠近墓墙的地方。
很多墓都是全副武装的,包括墓碑、防盗层、票顶等。,但它们也有相对薄弱的地方,即幕墙和墓底。所以盗墓贼在盗掘一些大墓时,洞都在墓壁或墓底,但看到墓壁和墓顶过于坚固无从下手,就采用两竖一竖加一横的方法,从墓底突破。
他们先钻一个竖井到墓室底部,在墓室正下方挖一口水平井,然后向上钻一个竖井,再深入墓室取宝。用这种方法盗墓,别人很难看到。坟墓的墙壁和顶部没有任何损坏,但里面是空的。
盗洞的挖掘也很有讲究。首先,盗洞必须坚固。如果发生塌方,盗墓贼自己也要把命搭进去。另外,盗洞一般宽度只够容纳一个人,高度也很有限。
熟练的盗墓者不仅能克服空间狭小的限制,还能将挖出的土存放在合理的位置。即使挖一个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盗洞,也不会出现向洞外运土的现象。地球被储存在哪里仍然是个谜。
盗墓贼一旦开始挖坑,工期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在此期间,他们大部分时间吃住在山洞里。就算别人路过洞口,也不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