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超生平事迹

童年的一次触电事故,让他永远失去了双臂,但他却把脚当成了手:用脚写字,用脚教书,用脚支撑起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事迹感动了大江南北的千千万万人,数十份荣誉证书见证了他双脚大写的一生。

没有手,他用脚大写了人生。

□李厚安

在黔西北的织金县,大家都知道贵州煤田地质局174队子弟学校的刘建超老师。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脚的老师,还因为他的课后辅导班很有效果。采访刘建超的那天是周六,深秋的阳光灿烂地照在他和他学生的脸上。但是,往事不堪回首,一旦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他的心情就不能不沉重。

一次电击让他失去了双臂。

刘建超出生于1961。其父刘,从上海来到贵州都匀支援三线建设,后迁居六枝,在贵州煤田地质调查公司机修车间任会计。虽然刘志的生活很难和上海相比,但一家人都是有爱的幸福。但灾难降临不会提前通知。1965的一天,4岁的刘建超和他的朋友们在机修车间玩耍。机修车间的80 kV变压器放在地上。好奇心驱使他爬上变压器去摸瓷瓶,结果被挂在高压线上。幸好附近田里有个农民惊呼,电工赶紧关刀,用木棍把他挑了下来。支持三线建设的团队里有各种人才。机修车间有个复员军医。他把刘建超放在木板上做人工呼吸。十多分钟后,刘建超“哇”的一声醒了。

当时只有双手八根手指烧伤,但在安顺医院无法进行手术。父亲带着他一路坐火车去上海广慈医院的时候,他的胳膊已经坏死了。如果毒素侵入体内,他的生命就难保了,只好截肢。就这样,刘建超永远失去了双臂。

几十年的自我完善

没有了双手,更不用说无法阅读和写作,他甚至在走路时失去了平衡。刘建超经常摔跤,但生性好奇,到处乱跑。摔了一跤后,脸朝下,试图翻身。仰面朝天躺着后,他抬起腿,然后砰的一声放下,带着子弹坐了起来,蜷起一只脚,艰难地站了起来。

6岁时,刘建超就读于盘县刘官屯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子弟学校。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他不会写字。上课翻书靠嘴,口水经常把书弄湿。考试的时候要口型回答。到了四年级,课程越来越重,作业不写,忘得太快。于是我用嘴咬着笔练习写字,口水会流到笔记本里,让字迹变得模糊。距离太近,眼睛受不了,牙龈很疼。他用脚练习写字。因为脚趾短,连笔握不住,所以反复练习握笔,在家和出去玩的时候都用木棍练习。一个多月后,他终于可以用脚趾夹住笔了,这让他非常兴奋。即使用脚写字不够灵活,字也歪歪扭扭,他终究还是能用脚写字。当他安静地练习了两个多月,交上第一份用脚写的作业时,老师很惊讶。老师把作业给每个学生看:“同学们,这是刘建超用脚写的!”“自尊心很强的刘建超在老师的表扬中泪流满面,这是莫大的鼓励!以后,当他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时,刘建超说,他会永远想起表扬他的潘蔡文老师。可惜小学还没毕业,潘先生就被调走了,至今没有她的消息。

能用脚写字,解决了刘建超学习中最大的问题。他跟随父亲的单位从盘县到织金,高中毕业,成绩优异。1978年,17岁的刘建超参加高考。当时织金县有100多考生,上线的只有5个。刘建超远远超过了录取线,却无法通过体检。他父亲跑到省招办,要求特殊对待,让刘建超的弟弟陪读,省招办不同意。第二年,刘建超参加了煤田地质系统的技校招考,远远超过了录取线,但仍然没有通过体检。

看着自己的同学——考上的都去读书了,没考上的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刘建超很郁闷。他是个废人吗?

闲在家里,一波无形的压力袭来,1980,刘建超要求志愿到174队子弟学校工作。学校当时安排他打铃,他做的很认真。看到老师们都很忙,他就练习用脚帮老师在钢板上刻蜡纸。难度可想而知,但以他的文字功底,自然打不过他。当一个老师请假时,他自愿代课。后来,他当过图书馆管理员和少先队员。无论他做什么工作,他都不比一个健康的人差。在这所学校,他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但他没有工资。

机会是留给强者的。当人们为刘建超的生存担忧时,幸运之神已经开始向他招手了。1983被煤田地质系统通知参加六盘水职工读书活动“振兴中华”演讲比赛,一举获得特等奖。讲座上,掌声雷动,观众热泪盈眶。演讲结束后,许多听众去招待所和他聊天并签名。1985获国家煤炭文化基金会“振兴中国职工读书活动优秀个人”奖。那年冬天,他应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之邀,在河北、山东、浙江、湖南等八省进行了《奋斗者之歌》的巡回演出。在河北涿州演讲时,时任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党委书记的张知道刘建超还没有工作,立即要求贵州煤田地质局给他写报告。经煤炭部特批,刘建超成为煤炭系统174队子弟学校的正式教师。

用脚支撑事业和家庭。

刘建超在全国做了无数次演讲。他的事迹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赢得了一个女孩的爱。家住织金县城郊外的张芳,在1990刘建超任教的174子弟学校上初三补习班。她被刘建超自强不息的精神打动,爱上了他。他们的关系遭到张芳父母的反对,于是张芳在县城安营扎寨。她学过石雕,在皮鞋店当过工人,开过洗衣店。直到5年后,她的父母才在众多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勉强同意这门婚事。1996年元旦,34岁的刘建超终于结婚了,夫妻俩恩爱有加,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2001有家长把孩子送到刘建超家里辅导,效果不错。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客厅挤到了卧室。现在,他辅导的学生有30到40人。我老婆也很忙。做完家务,她每天中午开一个“家庭食堂”——给20名远出校门的学生提供中餐,下午帮刘建超辅导学生。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也不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了。他们还买了房子,每个月都能给婆婆生活费。

这是刘建超。当他开出几十个荣誉证书时,我一一记下:1986被煤炭工业部授予“全国两个文明建设标兵”;1987获六盘水市“十大杰出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称号;1988被省总工会授予“自学成才工作者”奖;1991获得毕节“十佳青年”;1991被省煤田地质局授予“先进教师”称号;2003年被省人事厅、省残联授予“全省自强模范”...

这是刘建超。他说,“人要过得好,总可以为社会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