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湖的传说

传说琉璃是公元前493年范蠡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范蠡以为这种物质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成的极致,于是将其随剑一起敬献给越王。越王感念铸剑之功,原物赐还,还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之后范蠡遍访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相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琉璃。

同年战事起,越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别时,将"蠡"送还,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见西施眼泪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这个名字演变而来。

琉璃是古代山西用来装饰陶瓷器的一种低温色釉。琉璃于战国时已经出现。在隋、唐、辽时更为流行,明代仍继续烧造。琉璃器的釉是以铅作为助熔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物质作为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的。一般都采用二次烧成,即先烧好素胎再施琉璃釉,然后再经低温釉烧而成。明初宫廷建筑所用琉璃瓦,在陵墓照壁、宗教庙宇、佛塔供器以及器具饰件中,很多都用到琉璃制品。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 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才有。

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工艺艺术品,它的价格比水晶还高,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的特殊性,而且其工艺极具复杂性与高难度,因此其成本非常高。其二,琉璃是一种文化产品,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世间没有所以世上没有两款一模一样的琉璃.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

现实生活中,人们称古法琉璃是一种可以带来好运的神秘物质。这种好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早的财神信物,也就是招财,另一个则是保健康,求平安: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史记》中的一段话,与琉璃的起源有关。(《西施泪》略),陶朱公就是民间传说的财神,传说中最早的财神聚宝盆,也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琉璃被认为是聚财聚福的财神信物,比人们常用的黄水晶更加直接有效。

琉璃是在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唐僧)翻译的《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中称:东方净土(与西方极乐世界比肩)就是以净琉璃为地的世界,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与西天如来佛祖一样)的法物,琉璃光可照三界之暗。这就是人们说琉璃保平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