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人去西藏都有高原反应。藏族人去内地是什么感受?

被氧气灌醉很难受,但是被氧气灌醉是一种幸福。对于藏族军人来说,一年一次回内地探亲时的醉态,与亲人相见时的喜悦,足以让他们欣喜若狂。

我从西藏回来后,喝了氧气,医学术语是氧中毒。原因是高海拔缺氧。为了不在80%的氧浓度下损伤全身的器官,体内的红细胞想尽办法提高携氧能力,以更快的速度跑到全身,以保证我能正常的吃喝和出行。所以我没有感受到西藏缺氧带来的痛苦。相反,回到大陆后,红细胞一时反应不过来,还在不知疲倦地奔跑,为我输送过量的氧气,导致我全身不适。一个星期头晕恶心想吐,随时随地都能睡着,每天睡12小时以上。

从醉酒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后,我感慨万千:醉酒比缺氧糟糕多了!一位在青藏高原上多年的大副看着我,慢慢地讲了一个他在沱沱河兵站的往事:沱沱河兵站没有五道梁高,但是因为气压和气候的关系,人在沱沱河上的时候高原反应最强烈。尤其是晚上,即使不停吸氧,头痛欲裂的感觉还是很痛。这时候的人通常不太在乎生命,但对死亡却有些淡定:结束它,结束它就是解脱。这句话让我震惊。原因有二:一是令人震惊的是,身居高位的领导都有高原夜间与战士共处一室的经历,对缺氧有很深的感受;第二是我对“醉氧难受”的无知的包容和淡定。

“老高原”都知道,缺氧随着季节、海拔、人的体质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改变,刚开始会很痛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减轻,人会适应稀薄的氧气,但这种改变是以身体各个器官适应自然的扭曲为代价的。所以很多在西藏工作多年的战士,内心扭曲了几十度,有的甚至90度。以拉萨为例。日照时间最长、日照最充足的夏季,含氧量约为内地的70-80%。冬天只有50-60%,而且由于海拔高,每人相当于负重30公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藏族士兵仍然要进行常规的体能训练,成绩绝对不会输给内地士兵。我曾经读过一篇藏族士兵写的文章。我还记得里面的一句话:被氧气灌醉是一种幸福。在我被醉氧弄糊涂,感官和记忆都迟钝的时候,我无数次地在想这句话。因为去了内地,所以回内地探亲或者工作是很多西藏军人的梦想!在西藏军人的生活和工作中,缺的不仅仅是氧气,还有家人的纠缠和对信息的感知。

每天早上上班都要穿过拥挤的二环、三环、四环。在奔跑的车河中,我不禁回想起西藏的蓝天白云和藏民的淳朴。有时候,当我们看到因为意外而吵架的人,看到因为琐事而焦虑的人,我们会感慨无限: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给了我们什么?物质生活极其丰富,每个人都衣冠楚楚,却很难看到满足幸福的笑容,只留下无限索取后苍白的灵魂。但对于藏族人来说,100%的氧气是人生最大的奢侈。即使没有100%的氧气,在草地上放一个三石炉,煮一杯开水,在明媚的阳光下野餐,也能让他们笑得单纯。对于藏族军人来说,一年一次回内地探亲时的醉态,与亲人相见时的喜悦,足以让他们欣喜若狂。

由于缺氧,藏族人的平均寿命很短,所以他们对生死很有哲理,但却坚定地崇拜英雄。上世纪50年代进藏的连长李迪三的墓地,是阿里最大的墓地。这位用100名士兵解放阿里的英雄仍然活在西藏人的心中。当因缺氧而死于高原反应的战士越来越多的时候,是他激励着大家以不屈的精神坚守着神圣的土地,直到高原反应而死。历史永远铭记着这群军人,也记载着缺氧、精神不振的英雄壮举,让每一个珍惜荣誉和责任的人都潸然泪下。

虽然空气质量一般,但北京并不缺氧,也感受不到缺氧的痛苦,所以并不欣赏氧气的价值。有人说,美好的东西就像氧气。存在的时候没有人能感受到,失去了才知道它的价值。其实我们活在这句话里,珍惜眼前的一切,能不能把握住易腐的时间和充足的空气,只有自己最清楚。拥有一份光荣的事业,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和潜力的单位,一个值得我们付出心血的岗位,一群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同志,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停下来看看我们所拥有的,再对比一下我们和藏兵所付出的,让我们感到幸福,欣喜若狂,知道自己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