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灭绝的寒夜》为例,说明巴金小说创作的风格是如何变化的。
以《灭绝的寒夜》为例,巴金小说创作的风格发生了如下变化:
《死亡》和《寒夜》是巴金风格演变史上的两极。前期应为1929至1941年,后期应为1942至1949年。早期创作的主题、人物细节甚至语言都成了次要因素,都是为了宣泄作家的感情。后期感情由浮躁转为沉浸,在表达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中追求完美与美好。创作风格的稳定应该以1942开头发表的小说《浣青草》为标志。
“死”反映约1926。北伐前军阀孙统治下的上海生活,塑造了杜大新这个用生命向黑暗社会复仇的职业革命家形象。主人公患有严重的肺结核,但他忍住巨大的痛苦,努力反抗专制制度。在黑暗的压迫下,他对个人的未来失去了希望,对人类的未来绝望了。然而,他还是尽力挣扎。
虽然也有人爱他,但他绝望、虚无、绝望的心态最终让他失去了爱,他愿意用一生的时间为事业而死,寻求良心的安宁。
《寒夜》以抗战首都重庆为背景,围绕王文轩、曾树声、王牧之间的矛盾展开。描写了处于自由恋爱中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走向破裂,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劳、诚实、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为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发出了沉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