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团练是什么回事?
团练,清朝时期的地方民兵制度,在乡间的民兵,亦称乡兵。孙鼎臣据《周礼》:“今之团练乡兵,其遗意也”,“无比闾族党则伍两卒旅为乌合之兵;无保甲则乡兵为乌合之民”。 清代团练起源于19世纪初嘉庆时期对分布式暴动的白莲教起义,当时八旗、绿营严重腐化,扰民有余,不足以御敌,合州知州龚景瀚上《坚壁清野并招抚议》,建议设置团练乡勇,令地方绅士训练乡勇,清查保甲,坚壁清野,地方自保。办团经费均来自民间,且由练总练长掌握。团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乡勇,鸦片战争时,林则徐在广东三江各乡镇组织乡勇及民团抵抗英国海军,取得成功。团练开始被收编于正规军队。
湘军,湘军至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1854年初,曾国藩以团练为基础,加上兵勇、夫役工匠等编成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一万七千人,人称湘勇或湘军,兵随将转,兵为将有,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