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敏对

?解缙敏对

 明朝初年的大才子解缙,幼年时就聪明过人。据说他14岁居家读书时,门前正对着一位财主的成片竹林,他便在自家门口贴了一幅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受到很多人的称赞,传诵说这对联写得有意境、有豪气。那位财主听了,心里不大高兴,想,我的竹子倒替他长了才气,真是岂有此理。便派人把竹子都砍了,料想这回对联不对头了,他该撕去了。谁知解缙看了满坡的竹碴子,反倒又把对联加长了,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这一改,不仅仍符合实景,而且下联的意思更好了。四乡的人都跑来看对联,笑话财主小肚鸡肠。财主一气之下,干脆派人把竹子连根挖起,狠狠地说:?我叫你们对竹长、对竹短,这回连竹根子也没了,非把对联撕了不可。?解缙看到财主满头大汗地指挥人挖竹根,知道又是冲着对联来的,没等他们挖完,回家又写了两个字,加在对联的下面,这回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财主看了,哭笑不得。

 一位告老还乡的曹尚书听说了解缙三写对联的故事,便邀他到家里,要他当面吟诗,想看看他的才华。曹尚书出了题目《鸡冠花》,解缙随口就吟出:?冠花本是胭脂染。?首句刚出,曹尚书忽然从衣袖中取出白鸡冠花,说:?不是红的,是白的。?解缙不慌不忙吟出下面的句子:?今日为何浅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晚,至今戴却满头霜。?曹尚书听了,连连叫好。

 永乐年间,解缙科举高中,明成祖朱棣钦授翰林学士,命他主编《永乐大典》,解缙经常随侍皇帝左右。朱棣见他学识渊博,吟诗联句对答如流,便经常出些难题考他。一次,朱棣对解缙说:?爱卿,寡人有位后妃夜里生了个孩子,你为朕做首诗吧。?解缙立即吟诗恭贺道:?吾皇昨夜降金龙,?朱棣说:?是个公主,不是太子。?解缙马上改吟:?化作嫦娥下九重。?朱棣又说:?可惜已经死了。?解缙接口道:?料是人间留不住,?朱棣道:?已命太监抛入金水河里去了。?解缙续吟道:?翻身跳入水晶宫。?朱棣听了哈哈大笑道:?爱卿真会随机应变啊!?

 解缙在他科举高中,接获喜报,按捺不住兴奋之情,慌不择路去通知诸亲好友时,因为天雨路滑,不慎摔倒,吉水县城里满街的乡亲,看到这位小个子,大文人,满身泥水,衣衫滚湿,踉踉跄跄,狼狈不堪的样子,竞轰的一声,像春雷那样惊天动地的大笑起来。尴尬的解缙,定了定神,他说要即席赋诗,记叙这次跌跤的事,于是,大家静下来洗耳恭听。随后,他当场信口吟出来"春雨贵如油,下地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这首打油诗。谁也没料到,他反过来将看笑话的左邻右舍,调侃了?顿。

 解缙巧对讽权贵

 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堪称诗词名家,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且生性刚直。

 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家人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呵,这小子口气倒不小,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

 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户挑日月上街卖;手把干坤日夜磨。?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那权贵却鱼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也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哈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那显贵听了暗想:这小子好厉害,我把他比作活哈蟆,他却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酒过三巡,尚书欲压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瑟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

 这时,解缙举杯祝酒说:?难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题赠一联助兴?。尚书听罢,忙叫人拿来文房四宝,解缙挥毫舞墨,然后掷笔大笑而去。众人走过来一看,瞠目结舌地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一副借物寓讽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