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事当拿云――读张枣《镜中》有感
《镜中》
? 诗/张枣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涩。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看完这首诗我心里冒出一个问句:梅花是隐喻某种珍贵的事或某个可爱的人吗?
接着,我想把这首116字的短诗分为三个部分理解。
第一段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
《诗经·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是采摘梅子的姑娘吟唱的情歌。
梅子熟了纷纷坠下枝头,还有六七成挂在树上,如同我的容颜我的心境,还未随着时光缱绻而全数黯淡。追求我的男子,务必抓住良辰不留悔恨。
梅子熟了纷纷坠下枝头,光阴无眼,枝头上只剩二三成。追求我的小伙子,快趁着今天的好时辰。
梅子熟了纷纷落下坠下枝头,拿着筐儿来拾取。追求我的小伙子,开开口就定下你我的婚期吧,别留悔恨。
下意识觉得“梅”在字体相似性的层面上,加之特殊的语境,可以传达“悔”的涵义。《摽有梅》是年少女子对爱情大胆而直白的追求,女主人公有些“恨嫁”,但所为的是不留悔恨和遗憾。
而张枣的《镜中》,梅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梅花温软含骨,刚柔并济,零影茫茫,星花初现,粉白嫣红,冷峭时节弄春色(《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
梅花,是否隐喻着“她”,带着温暖的面颊骑马归来,也被愁绪笼罩望着窗外。
再者,开篇的梅花所奠定的基调到底是悔恨,还是对美好回忆的追思,给读者留下空旷的思维活动场地。
文字是带着使命被记录下来的,蕴含着书写者的思绪,旁人若与书写者惺惺相惜,便能勉强窥得文章的本意。但更多的是,读者们在读文时将自己的思绪掺如其中,在头脑里将他人的作品进行了二次加工。两者都无可厚非。
第二段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涩。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把这一段,暂且归作回忆,以记叙的方式展开文本,也实现了人物角色的转变。第一段以女子的口吻叙述,而第二段,作者借不存在于诗中的人物作为“讲故事的人”。
张枣《镜中》的手稿里,“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的原文是“比如看见比雪片更遥远的眼睛”。历来读者对这两句的偏好不一,而我更偏向修改后的句子,“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原因有四个
其一,与前后文意更加契合,“游泳到河的另一岸”“登上松木梯子”对于女子来说,是外向的活动,也是后文所说危险的事物。
其二,原句中所用的意象是“雪片”,这个意象在诗句中应用得有些泛滥,缺少新意;再者,雪片这个看似轻盈的意象却能让人感到被雾气笼罩的沉重。且这句话陡转到静态,与上一句“游泳到河的另一岸”衔接不自然。
其三,是这句话本身的出彩之处。一“株”松木,量词用得很妙,传达出一种轻盈的生命力,这里的松木梯子不是木匠打造的死木,而是自然中一株正在蓬勃生长的松树。
其四,“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视线向前,“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视线向上,两句相得益彰。回忆里有她泅水的勇敢,有她攀树的无畏,都是有关于她灵动活泼的画面。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她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可对于某个人来讲,她的轻盈灵动成了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历经自由的放逐,骑马归来是她唯一的退路。
“面颊温暖 羞涩。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平铺直叙的文字中跳出“皇帝”两个字,增添了诗的张力。这首诗创作于1984年,当时张枣正在四川攻读英美文学的硕士,如同当时正蓬勃发展的先锋文学,或多或少受到拉美文学的影响。诗句中他用的“皇帝”而不是与西方文化相关的“国王”、“骑士”等词语。这也是青年作家在文学浪潮里一种对古典文化的皈依,或者是不变的虔诚。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镜子这个意象很特别,它本身所代表的是物理光线反射而形成与实物相同的虚像, 但作者却用镜子作为从回忆到现实的桥梁。镜花水月,美好的事物稍纵即逝,目光定格在窗外。
第三段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南山望不到尽头,悔恨更加绵长。与首句呼应,但悔恨更加令人动容。梅花是隐喻某种珍贵的事或某个可爱的人吗?南山是否是他的故乡?身前的镜又是否代表着高悬在故乡天幕的圆月?
梅花的坠落是轻,无尽的悔恨是重;回忆里的一幕幕是真,镜中的一切却是虚。诗中的轻与重、虚与实不停斡旋,始终不能和解。我想,二十岁出头的作者,“少年心事当拏云”,终不过一些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