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当人类群星闪耀》是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的杰出作品之一。书中选取了12个历史人物,向我们展示了12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些辉煌的瞬间就像黑夜里耀眼的星星,穿越时空,照亮了宇宙的角落!

本文在细节与选择之间,根据传记中不同人物的职业背景,进行梳理归类,再将这些东西进行对比,让读者更清晰地仰望星空,在万丈光芒中感受和捕捉每一个震撼人心的历史转折。

第一组:三个探险家的传奇经历

寻求不朽事业的庇护-巴尔博亚-1565438+2003年9月25日-发现太平洋第一人。

黄金果的发现-苏特-1848 65438+十月-加州。

南极之战-斯科特-1912 65438+10月16-南纬90度。

第二组:一个商人的执着情怀。

大洋彼岸的第一个电话-Field-1858年7月28日。

作为和苏特一样富有的男人,一个耗尽毕生积蓄,不惜一切代价,几乎是单枪匹马地在两大洲之间跨越大西洋铺设了近十年的电缆,以顺应电气革命时代的到来和发展。这与我们过去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看到的“贪婪无情的资本家”的形象大相径庭。不考虑困难和打击,我们很难想象这个项目的巨大投资,但绝对足以让这位富商一夜之间破产,负债累累。而后者,苏特在自己的领地发现黄金后,试图阻止这个大秘密向外界传播。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然后就被全世界的淘金者疯狂的抢走了。在这场淘金热中,苏特尔的三个儿子相继被杀,辛苦经营的庄园被彻底摧毁,昔日的辉煌景象瞬间被付之一炬。金矿成了亲人的坟墓!家人去世后,苏特为了向政府讨回公道,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以乞丐的身份在华盛顿法院大楼附近游荡,申诉了20年。最终死于国会大厦台阶上的心脏病发作。

人死为财,鸟死为食。人对金钱的崇拜和渴望永远没有极限,对财富的贪婪和不甘甚至会凌驾于生命之上!虽然这是苏特的正当利益,但在很大程度上,他的不甘和渴望最终演变成了苏特的悲哀,这不是大多数人的悲哀和局限。

话说回来,苏特不甘心的心理状态是造成的。再次与富商菲尔德对比,可以发现菲尔德在开始铺设电缆之前,已经是一个成功而成熟的资本家,他已经“占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财富。书上说,菲尔德除了有钱,整天就是无聊、空虚、孤独,无所事事。所以在机会到来之前,他似乎已经失去了最初对物质财富的渴望,早已过了那种对金钱的迷恋和狂热。或者更确切的说,他有了新的目标,朝着值得他一生努力的新事业迈出了一步,转移了注意力。另一方面,苏特在闻到之前就被抢走了原本在他嘴里的脂肪。他得到的金矿还没热就被别人开采了,被人在质押物上泼了一盆冷水,淘金的热情和疯狂才刚刚开始。像他这样的人怎么会甘心?能咽下这口气?除非发现鱼死网破,否则苏特和大多数人都不会处于正常的心理状态。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处于危险环境的边缘时,作者认为适可而止,关键是要学会转移注意力。

村上春树在小说《挪威的森林》中写道:“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森林。也许我们从来没有走过那里,但它一直在那里,永远在那里。失去的人都失去了,遇见的人还会再遇见。”大概足以概括菲尔德和苏特的命运。

对于一个探险家来说,人生最高的荣誉就是成为世界第一人。那么,对于巴尔博亚来说,他无疑可以获得发现太平洋第一人的荣誉!然而,很多人并不像哥伦布和麦哲伦那样记得巴尔博亚的名字。发现太平洋后,他又进一步发现了黄金,比苏特尔的运气略好,和苏特尔的结局差不多。巴尔博亚在秘鲁发现黄金后的一段时间,引起了西班牙宫廷的注意和恐惧。法庭派了一支舰队到秘鲁,试图将他斩首。“第一双看到太平洋的眼睛永远闭上了”,很快被后人遗忘。

相比之下,英国的斯科特船长在去南极的旅途中死里逃生。为了祖国的荣誉,他和他的团队决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然而,最终的结果让他们失望了。比他们早一个月在南极插上挪威国旗,留下一封信给后来者向世界作证。史考特永远是历史上的老二。回来的路上,斯科特船长边走边写日记和书信,最后也难逃厄运。他在最后的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遗愿,‘请把这本日记交给我的妻子’,然后满怀悲伤,毅然划掉了‘我的妻子’,加上了‘我的寡妇’这个可怕的字眼。茨威格用他一贯威严的语言对这段死亡之旅做出了最高的赞美和评价,读来令人感动。在《生死交替》的一段话里,我把它改写和扩展,作为剧中的台词,来说明他们留给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是同等重要的,无论是世界第一还是第二。

第三组:三位政治军事领袖的军旅生涯。

拜占庭的俘获-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

滑铁卢一分钟-1816月05日18-拿破仑。

封闭列车-1965438+2007年4月9日-列宁。

伊斯坦布尔这座历史名城,就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世界里的一座高山。穆罕默德二世胜利后,他的士兵被允许在这座城市里连续三天三夜烧杀抢掠,城中最大的圣索菲亚教堂被改成清真寺,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和不可估量的破坏——“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在如此关键时刻开放的凯尔卡门给人类带来了多么深刻的灾难;当罗马、亚历山大和拜占庭遭到野蛮蹂躏时,人类精神文明遭受了多么沉重的损失。”第一次见到太平洋的巴尔博亚,曾经在与印第安土著作战时,用非人的屠杀玷污了自己的名声。就像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载入史册的前夕,他(他们)用一场丑陋的大屠杀,在他的人生和历史记录中留下了失败”。

“它暗淡了刀光剑影,远离了锣鼓喧天,淹没了黄晨古道,荒废了边城烽火。”无论是攻占拜占庭的胜利,还是滑铁卢之战的失败,对今天的人来说都是定局和历史。无论有多少精彩瞬间或遗憾,我们都不要再美化战争了,就像俄罗斯著名话剧《19.14》中的台词一样,“人类总是反复地把战争浪漫化,从而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覆辙”。

/s/xK8FXM7F4-kj3KIuWUOcGg

几乎所有的历史教科书都会提到“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茨威格只是把列宁的火车比作那个时代威力最大的炮弹——“然而,此时此刻,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颗炮弹像这列火车一样被射出去。这列火车载着20世纪以来最令人恐惧、最坚定的革命家,飞越德国来到彼得堡,他将在那里摧毁那个时代的秩序!不久之后,这一枪击中并摧毁了一个帝国和一个世界。”读完列宁的《坎坷的回国之路》,让我想起“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回国之路。

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留学美国,获得火箭(航天)和导弹领域的博士学位。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后,他渴望重返工作岗位。然而,从他想出这个主意的那一刻起,就受到美国当局的百般阻挠,钱学森被囚禁了五年。他曾经尽力向他的祖国求助。美国当局认为,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他回国将对美国构成极大威胁。在国家领导人不断协商谈判后,钱学森艰难地乘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按照茨威格的思路,这艘返航舰应该像一艘很有战斗力的航空母舰。他将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底,打好基础,构筑新中国最坚固的科技防线和最强的军事防御战线。所以,在这里,列宁和钱学森的回国之旅,对中国的命运改变乃至世界的重构,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和作用。

第四组:三个作家的勇气

英雄时刻-陀思妥耶夫斯基-1849 65438+2月22日。

马里恩·巴德的挽歌-歌德-1823年9月5日。

逃向天空——狮子座?托尔斯泰-1910 10的结尾。

“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恋春”是歌德的名言之一,出自他的代表作《少年维特》。这位一生都有浪漫情怀的文学巨匠,他的才华和名望都被时代的重负压垮了。我们不能用追逐情欲、失贞等罪名来指责一个74岁的老人对一个19岁的姑娘的爱和追求。爱情这位伟大的魔术师,唤醒了歌德晚年的又一个春天,也唤醒了徐志摩、白居易、陆游等众多海内外文人的心灵。

俄罗斯文坛的两位重要作家,他们的作品深深植根于俄罗斯历史上最黑暗的社会土壤。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托尔斯泰痛恨自己和周围的贵族生活,亲自参加体力劳动——耕地、缝靴子、给农民盖房子、斋戒。在另一本茨威格专门为托尔斯泰写的传记中,他似乎是一个纯粹的农民形象,不愿过着奢侈的贵族生活再去写。剧中的托尔斯泰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博爱和修身养性,试图从宗教伦理上解决社会矛盾。这一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类似。正是从这一重大转变开始,在他被枪决并被判处流放之前,他逐渐放弃了社会主义理想,转向宗教和理想主义,主张使革命走向妥协和非暴力,并试图用宗教和道德力量来取代革命。

两位作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这是作家的局限。一方面,他们通过文学作品反映了农民对统治阶级的仇恨和愤怒,为工人鸣不平。另一方面,他们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即作为作家,由于他们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他们以非暴力的态度来抵抗邪恶的统治者。列宁分析了这一惊人的矛盾:作为发明新技术拯救世界的预言家,托尔斯泰是可笑的,而作为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之时数百万俄国农民思想情感的体现,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他创造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对列宁的评论换句话说,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对武器的批判,笔代替不了枪。

托尔斯泰试图离家出走,开始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他传记中的另一个重点。作者的书名《逃向天空》预示着托尔斯泰完成了自我救赎,决定彻底结束和告别过去奢华的贵族生活,开辟文学创作的新局面。哪怕是在逃亡途中病死,也要按照自己内心的追求,为这一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莎士比亚说,最好的戏剧只是生活的缩影。现实中有各种无奈,戏剧中有一万种释放。应该说这是茨威格唯一一次放下托尔斯泰的无奈!用戏剧做传记,直击灵魂。英国诗人奥斯卡·王尔德说:“我认为戏剧是最伟大的艺术形式,它是一个人与他人分享自己感受的最直接的方式。”

第五组:两位作曲家灵光乍现。

汉德尔的重生-汉德尔-1741 8月21。

一夜之间的天才-胭脂-4月25日,1792。

对于两位同事来说,创作自己作品的过程是完全不同的。简单来说,亨德尔在写《弥赛亚》的时候,几乎一直处于窒息和压抑的状态。他的艺术创作让他心如死灰,疲惫不堪,也让他在痛苦的挣扎后重拾信心。作曲不仅折磨了他,也拯救了他,既打击了他,又成就了他。在艺术创作生涯中,随着身体的恶化,前期中风偏瘫(后来康复),后期失明。“他在世上的成就越辉煌,他在上帝面前就越谦卑”。他于1759年复活节去世。鲁哥创作的不朽名作《马赛曲》据说是1792年4月26日凌晨的神来之笔。创作时间极短,歌词富有节奏感。此后,终其一生,陆戈再无其他传世之作,颇有这首《江郎已尽》的味道。另外,根据传记中的介绍,虽然《马赛曲》的形成时间很短,但歌曲和歌词都根植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淳朴的爱国情怀,抗击病魔、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以及对自由和幸福的无限向往。只是机缘巧合,胭脂在民声成熟的时候做了忠实的记录、总结和提炼。其中所蕴含的精神,虽然数次受到权贵的制约,但依然阻挡不了民众对它的认可、支持和喜爱,最终成为法国的国歌,流传至今。当然,胭脂的名字随着《马赛曲》的创作而消失了。

中国著名作曲家许镜清先生是第86部电视剧《西游记》的作曲者,作品包括主题曲《云宫殷寻》《敢问路在何方》,插曲《女儿情》《猪背媳妇》《取经归来》等多首经典音乐。至于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据许镜清回忆,1983的一个冬日,当他坐在车里,看到窗外有人忙着谋生时,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春夏秋冬》的歌词,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歌词。片头曲的诞生更是离奇,灵感来源于午饭时间农民工敲饭盒的声音,于是他找来一支笔和一个烟盒,马上谱曲。大约20分钟后,经典歌曲《云宫殷寻》诞生了!许镜清说:“艺术创作不是靠痛苦的折磨,而是靠抓住头脑中瞬间的灵感。感觉来自生活,灵感来自环境,意义在于叩击生活。”然而,即使这些旋律已经传遍了全国,许镜清的生活仍然非常贫困。知道的歌手多,知道的作词人少,知道的词曲人少,这是很现实的情况。当许镜清想要举办一场以西游记为主题的大型演唱会时,由于资金的问题,他的愿望一拖再拖。历经数年,终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上演了第一场“2016西游记主题音乐会”。

至此,我们应该知道,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要多得多。比如苹果砸到牛顿头上,那一刻,人类开始审视宇宙运行的本质和奥秘;爱迪生的灯泡晚上亮起来的时候,也照亮了整个世界;第一个发现磁电的科学家没来得及观察实验现象,就被竞争对手发现,从此在物理世界黯然失色;当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精彩瞬间时,一切都被记录在他们的时间里................................................................................................................................................................

虽然惊心动魄的时刻太多,但《当人类群星闪耀》中的12人物,要么被命运高举,送进英雄殿堂,要么被严厉嘲讽,扔进千古恨的行列。他们的意志,凝聚的智慧,锤炼的性格和精神,足以概括和体现人类历史上最丰富多彩的画卷!作者茨威格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感情、冷静的评论、磅礴的文字还原了每一个闪光的瞬间。这些时刻用大气、深刻、睿智的评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历史时刻的感受。

?古果行

?2065438+2008年8月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