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鬼谷子的弟子(正史中鬼谷子的弟子)
文献中关于鬼谷子生平的记载很少,矛盾很多。基于这些文献,鬼谷子有三个传说:一是他是百家争鸣的鼻祖,也是思想家、军事家、军事家、阴阳家、法家、著名学者、教育家;第二,书的思想很神奇。鬼谷子在这部经典中写出了《鬼谷子》、《尹福七术》等重要著作,被后人称为“智慧禁果”,被历代列为禁书;三是传授一批精英弟子,如孙膑、庞涓、张仪、苏秦、毛遂等。,几乎每一个都挑动了战国时代的变革。
鬼谷子到底有没有那么传奇,本文暂且搁置,重点说说鬼谷子的徒弟。千百年来,鬼谷子越来越神秘,徒弟也越来越多。原来正史只有两个徒弟。千百年后,他们成了500个徒弟,连徒弟的素质都比孔子好,真是厉害。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神秘的名人,符合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大师形象。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不愿隐居深山追名逐利,令天下变色。根据文献记载,鬼谷子最初的弟子是庞涓和孙膑。
司马迁没有写庞涓的传记,只是在记载孙膑的时候谈到了庞涓。他没有记载两位大师,只说“孙膑与庞涓尝兵法”,没有提到孙膑与庞涓是鬼谷子。而且在《史记》前后的正史中,都没有提到孙膑和庞涓大师是鬼谷子。
既然如此,孙膑和庞涓是从哪里学来的鬼谷子呢?具体出处已难考证,但这样描述的都是一些言情小说。
明代吴门萧克所著《七国志》中记载:“河南汝州云蒙山水帘洞,有一位鬼谷先生,足智多谋。孙膑告别母亲说:‘儿子孙膑今天要去云蒙山鬼谷先生那里读书。’庞涓辞掉父亲说:‘我现在收拾行李,要去云蒙山水帘洞鬼谷先生拜他为师。’路和孙宾、朱安和贾走在一起。“这本书明显胡扯,不说别的,只说孙膑的名字,孙膑的真实姓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之为孙伯苓),被鞭笞后才称之为孙膑。这是最基本的历史常识。在很多影视剧中,直接称呼年轻的孙柏龄为孙膑,简直可笑。
《明史·东周》里还有一个故事,生动地描述了深不可测的鬼谷子,庞涓强烈的功利心,孙膑卓越的谋略。现在你听过的鬼谷子、孙膑、庞涓的故事大多出自这本书,但东周的历史只是历史小说,连野史都不够格。
《史记》是一部忠实的历史。司马迁没有说孙膑和庞涓是鬼谷子的弟子,说明这是事实。如果只是不能判断是不是鬼谷子的徒弟,司马迁应该也是用它来记录的。比如他对姜子牙的历史有些不确定,司马迁留下“或曰(有人说)史书,太公学了不少,尝了东西。”或者,鲁尚的《处士,藏在海边》等。,这就是司马迁对待历史的严谨态度。
司马迁在否定孙膑、庞涓是鬼谷子弟子的同时,肯定了苏秦、张仪是鬼谷子弟子,言辞极其简练。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东周洛阳人。东师在齐,之在鬼谷先生。”
《史记·张仪列传》:“张仪也是任伟。开始和苏秦一起品味一切,鬼谷先生,学术。苏秦不如张仪。”
这也是最早提到鬼谷子的文献。
继司马迁之后,东汉王充在《论衡答齐》中说:“艺为纵横,师为鬼谷。苏秦,张益忠,Xi,支桂谷。掘地为坑,孙曰:‘我若说了使我哭的话,我就忍着分国君之地。’苏秦说,鬼谷先生流泪了,张仪好像没有。“与司马迁简洁的散文相比,王充的散文变得越来越丰富了。估计王充加了很多私货,增加了很多个人想象。
除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其他野史杂文中还记载了很多鬼谷子的弟子,如《魏燎子》(历史上有《嬴政》中的魏燎子、魏国威)、商鞅、毛遂、徐福等。说魏国威、商鞅是鬼谷子的弟子,说毛遂、徐福是鬼谷子的弟子,简直是无稽之谈。
按照司马迁的计算,苏秦在张仪之前,但基本在同一个时代。苏秦在公元前330年左右实施“一体化”战略,张仪在公元前320年左右实施“连横”战略。如果拿出苏秦游历求仕的十年左右,大致可以推断出苏秦在公元前340年开始仕途,张仪可能与他同时或晚几年开始仕途。如果鬼谷子30岁开始收徒,教了苏秦和张仪5年,那就意味着鬼谷子在公元前340年35岁左右,鬼谷子应该是公元前375年左右出生的。
当然,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表明苏秦的世代晚于张仪,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成功联合五国攻秦(齐、韩、燕、赵、魏),发生在公元前288年,而史书将这一事件提前到公元前318年左右;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公孙衍与之交战。苏秦的主要活动是在张仪死后。张仪在秦国的时候,苏秦还没有从政。这个暂且不谈,因为《战国书信》中的记载未必属实。
毛遂活跃于公元前285-228年,徐福(生卒不详)于公元前210年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他们怎么可能和鬼谷子有直接师徒关系?
笔者认为鬼谷子的徒弟越来越多的原因是鬼谷子太神秘了,但他的学识和谋略却无比强大。所以在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孙膑、庞涓、商鞅等大师的情况下,古人戏谑地为他拜鬼谷子,以满足“师出高徒”的期待。
参考资料:
历史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