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说书艺术特色是什么
浦东说书艺术特色是什么?表演浦东说书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角色构思贴近实际,深入社会。
浦东说书以浦东方言表演,用钹子伴奏,以醒木、折扇、手帕为辅助道具。传统的表演形式一般为单人坐唱,演员身着长衫,演出开始用竹筷敲钹子唱四句诗或词,再唱开篇,后说长篇正本,在长篇时开头也是唱一段,长篇以说为主,时有穿插唱。后来,增添弦乐伴奏,并有群唱、表演唱等形式出现。
浦东说书,又称钹子书、沪书、农民书等。浦东说书说唱并重,注重情节,节奏较快。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施公案》《包公》等。
浦东说书发源于上海浦东,流布于上海市郊全境及浙江省平湖市等地。2008年6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申报的“浦东说书”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59。
浦东说书是钹子书的一支,有“小书”和“大书”之分。又说又唱、用钹子敲打的浦东说书,一般称为“小书”;只说不唱的浦东说书谓“大书”,又称沪书、上海评话。
表演特征:
浦东说书说唱时敲钹子以渲染气氛,增加美感。钹子声的轻重缓急随着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语言通俗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曲调唱腔:
浦东说书的曲调朴素,节奏明快,有“长调”“慢调”“急调”“哭调”等。唱腔分“西乡调”和“东乡调”两大类,松江以“西乡调’为主,川沙、南汇等县以“东乡调”为主。浦东说书说唱并重,注重情节,节奏较快,原以唱为主,有说重于唱的。唱词一般以七字句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