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姐董卿告诉你她这么多年的经历。

央视一姐董卿告诉你她这么多年经历了什么才配得上这样的气质。

1973 165438+10月17,董卿出生于闸北区。我爸爸是上海崇明人。他严谨、耐心、善良,热爱文史,而我妈更喜欢西方文学。她的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一所高等学府。她说,平日里,父母只是在家读书,父母的严格教育让董卿从小就接触文学。

1979,她进入安徽省淮北小学,开始了求学生涯。她爸爸会让她把自己读过的成语和诗词都抄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贴在书桌上反复读。而且她妈妈会给她一张清单,上面列着她放假时要看的名著。她成绩优异。小学才四年,她就连续跳了两级,进了初中。后来随着父母搬到浙江省嘉兴市,在嘉兴一中读书,她上中学后就爱上了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出于热爱,她考上了浙江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毕业后,她去了上海卫视工作。凭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她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并顺利被录取攻读古典文学硕士学位。她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海卫视的改革正在蓬勃发展。董卿因为大气的主持风格和对英语的熟稔而被委以重任,获得了2001年度中国最高奖项“金话筒奖”。这个成绩也让她有机会进入央视,走上更大的舞台。从此,她走上了春晚。

当然,顺风顺水的女生,难免会有坎坷,就看你怎么处理了。

2007年元旦晚会,零点附近的现场突然出现了2分半钟的间隙。耳麦里导演让董卿去救现场。她在这里说着话,那里的时间变成了一分半钟。刚调整完内容,就变成了两分钟半。其他主持人可能都被搞糊涂了,董卿默默主持三分半。

当然,考验远不止一次。八年前,董卿因为春晚口误,把“有请马季的儿子徐”说成了“有请马季的儿子马季”。董卿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口误,直到朋友发来安慰的短信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春晚结束,大家都去吃庆功宴了,她悄悄回家了。一连几天,她都没有上网,因为她“害怕”。“许事件”后,元宵灯会上,董卿再次提到许,故意在“马先生的儿子”后面画了一个长音说出后面的“许”字,台上的人都会会心一笑。自己的错误,自己的结局,这是一个主持人应该有的专业。

看到她主持中国诗歌大会,你就知道什么叫“诗情画意,自得其乐”了。在赛场上,她如溪流般回答选手和评委,诗词段子张口就来,让一众观众惊呼她被“圈粉”,称赞她是主持人里的一股清流。节目进行到一半,她不小心踩空伤了髌骨,用冰敷和胶带包扎,忍着疼痛去主持节目,才去医院。她说:“站在舞台上,你要努力做到最好。”

央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国人的骄傲”为主题,邀请了北京大学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这位老人很老了。为了让老人听清楚自己的话,表示尊重,董卿在问老人问题时,总是跪着,而不是弯腰或跪着,跪出“最美的中国骄傲”。

从春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董卿成为了一个端庄、得体、知性的主持人,受到大家的推崇。她说读书让她在人生的每一个低谷都积蓄力量,然后在云开雾散的时候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