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朝还是其他朝代呢?
红楼梦的表象是一部被架空历史的小说,作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根本不敢交代它的历史背景,这一点只关乎了这部作品的存亡以及作者本人的性命。所以他连当时大部分作者所采用的借古讽今的手法都不敢取用。作者在一开始便直接通过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解释了这个问题:“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
这可谓作者直接用石头之言道出了本书被架空的真谛见解:所谓朝代时限本是虚无。世俗之人不喜政治,似那些宫斗,花边,淫文,谤语写的太多了,毫无意趣(就有如现在的历史剧,宫斗剧)而这些东西的存在,没有导正社会,反而误人子弟,毁人三观。这样的东西存在还不如不存在。写了还不如不写。道出了红楼梦这部书的非同一般,也直接用历史事实证实了作者这一番担忧。
但在作者如此解释一部不是野史的故事,与其关系极为紧密的批书人脂砚斋却给出了:凡野史俱可毁,独红楼不可毁也!的高度评价,而且直接亮明了红楼的身份——野史。这也必然会使得万千读者探究红楼真实存在的历史。
要想弄明白红楼到底表述了哪一段历史。首先应该先闹明白红楼的创作原因和其创作背景。这里便有必要了解到作者曹雪芹的身份。当然因为有很多红学专家无数的文献对作者曹雪芹的身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用以佐证他们家史说的正确性。这般小丘壑的解读本人并不认同,所以也不必研究他们的文作。但是由于这些人的研究,可以完整的了解到作者曹雪芹的家世,也算是对红学研究的一大贡献。曹家祖上是据辽东的汉人。明末,辽东被满清占据,强迫当地汉人入旗,曹家就在这个时候入了正白旗,成为包衣世家。也就是世代奴才。类似于红楼梦中赖家的身份。
当然曹家祖上在满人治下的功绩,曹家虽然为奴,也争得了一份很不得了的家业。曹雪芹就在这种富而为奴的家境里出生长大。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贾宝玉所表现的对世碌的叛逆,其实是现实中的曹雪芹对于身家作为满人奴子身份的叛逆。(当然,这种叛逆不仅仅在曹雪芹一个人身上,可能曹府上下都痛恨身为满人奴才的屈辱地位)
后来,曹家又经历了重大的变故败落,可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狐兔没有了,白白喂给狗的肉也成了奢侈的浪费。那一时代,无数像曹家这种曾经为满清一统出过力的汉人被抄家灭族,就像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郑芝龙,钱谦益之流。比起那些灭族的,曹家这样只抄了家产的已经是万般的幸运了
生活贫瘠的曹雪芹,对于满清的不屑及无德无道的愤恨情绪飙到了顶点。
就在这个时代,满清又把自己的无耻演绎到了一个新的下限——“文字狱”!由于满清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对汉人的大肆杀戮(明崇祯年间,华夏总人口1.05亿,顺治座镇中原时,华夏人口只剩1500万,将近九亿人口死于明末内部连年的战乱和满清残暴的屠杀中,而这些死去的民众大半是倒在满清的屠刀之下)和残暴统治所激起的民愤非常不利于满清的统治。所以康熙在1648年完全统一中国大陆之后炮制了满汉一家的怀柔政策。并且对这段历史极力毁却和掩埋。
这一政策激起的当时很多文人的强烈反对,但同时却迎来了满清朝廷对这些文人的新的杀戮,从康熙年至乾隆51年,死于此狱者六七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