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我很喜欢看书买书,但总是半途而废。一本书很少能从头到尾完整的看完(小说除外),导致我知道的知识很多,但基本上都是一知半解,这让我很苦恼。
好吧!既然有了这种冲动,就要趁着这股热度马上行动起来。俗话说“一分努力,二分衰败,三分疲惫”,三分钟的热度持续不了多久,一定要抓紧时间!
先说……it——天才在左边,疯子在右边!这是我国第一份精神病人访谈笔记。那是我有一段时间狂迷心理学的时候买的书之一。一开始我并不明白这个标题的真正含义,但是当我随意打开几个故事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一点。这本书是高明用了四年的时间,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生活在社会上的另一群人(“精神病患者、智障者等非正常人类”)的思想。谈话内容涉及多个不同领域,展现了这些“非正常人类”对世界的视角和对人生的深刻看法,闻所未闻,却被证明严谨。以我现在的阅读速度来看,我相信自己一天读不完,所以给自己一周时间。现在让我和你们分享一下我第一天读的东西!
1
这是我看的第一个故事,角色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偏执狂。他认为自己是一本书的主角和作者。病史四年多。被关进精神病院后,药似乎对他无效,家人也快要放弃了。整个采访过程中,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在精神病院待了三年,他觉得这三年很无聊。然而,他是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角。虽然三年在读者面前只有几行甚至更短,但小说中时间的流逝应该遵循书中的自然规律。他必须老老实实地活三年,忍受这种无聊。
作者问他是否爱他的妻子和孩子。他说爱是因为他的小说里写的。作者还问他对他们的感情是不是只是剧情需要的设定,而不是他自己的?他反驳作者逻辑混乱,说自己是主角,主角对家人的感情当然是真挚的。作者再次问他,为什么三年前他试图杀死自己的孩子?他说,不过,他并不想杀孩子,这只是一个姿势,为了去精神病院,因为小说需要有高潮,而不是枯燥的流水账。
看到这里,我傻眼了。你说他疯了吗?那篇讲话的逻辑和现实的清晰,不像是一个疯子的感觉。但你不觉得他疯了吗?他的行为真的超出了我们对“正常人”的理解。
我觉得最恐怖的是,半年后他出院了。出院那天,作者正好没事,就去看他,但他一直没怎么注意作者。他只是在离开的时候漫不经心地走到作者面前,低声而迅速地让作者寻找和看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桌子,然后狡黠地笑了笑。笔者好不容易终于找到了他所说的那张桌子,发现桌子下面有多处指甲抓痕。虽然划痕凌乱,但他能依稀辨认出“半年后离开”的字样和当时的见面日期。
2
第二个故事叫《生命的终结》。故事的主人公曾经是一个很好的女老师,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她整天吃饭睡觉上厕所,就是蹲在石头或者花前认真学习。她很执着,好几年没跟任何人说过一句话。她的家人都快疯了,但她还是我。
在多次试图倾诉未果后,作者想到了一个办法——假装和她一样,每天在她身边假装研究花草石头树木。半个月后,她注意到了,主动找作者谈话。
原来她所研究的是一种“高级生命”。什么是“高级生命”?在正常人眼里,我们“人”算是高级生命!但在她眼里,“人”并不高级。她认为生命有许多形式。也许我们身边的一些东西就是生活,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们就是生活。
像蚂蚁一样。我们都知道蚂蚁是昆虫,但她认为蚂蚁是细胞。她说:蚂蚁其实是一种叫做“松散生命”的细胞。蚁后是大脑,也是生殖系统;兵蚁是身体的防御组织;工蚁都是细胞,嘴巴,手,用来寻找食物,传递食物,让大脑保持活力。工蚁聚在一起运输的时候,其实是血液在运输养分,也要兼顾培养新细胞——幼蚁的责任。蚂蚁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号,就像细胞一样。你的细胞可以自己解决信息交流的问题,不需要你的指挥。所以蚂蚁不是简单的昆虫,是细胞,整个蚁群是完整的生命,松散的生命!
像石头一样。我们总是认为生命有眼睛,鼻子,胳膊,腿等等。其实石头是另一种生命。她说石头会动,但它的运动是被动的、缓慢的;她说石头也会死。动则亡,表现为磨损。如果它们磨损了,它们就会死去。那也不能说石头就是生命吧?然而,她说:石头是由土壤或沙子构成的。合在一起,就是生活。像蚂蚁一样,松散的生命就是生命,石头就是生命。只是石头不理解我们,不认为我们是生命。在他们看来,我们走得太快,活得太快,死得也太快。因为几百年对石头来说不算什么,在石头看来,就算我们在同一个地方站一辈子,他们也看不到我们,因为时间太短了。
三
可能是被某些影视作品带偏了吧!在我的印象里,精神病人不是傻,就是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然而,这两个所谓的“疯子”都表现出了惊人的逻辑能力。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活在现实中,有着清晰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太有新意,太新颖,太有想象力,以至于我们这些“正常人”都跟不上。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他们特殊的角度和视角中体会到世界和生活的多样性。
天才?疯狂?看你怎么想!
今天就到此为止,学会坚持,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