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然小说
这让我想起上学期期末,为了完成现代文学的作业,我借了几本现代文学小说集来看,然后就明显感受到了上面说的那种味道。虽然也有一些小说有一些特色,但是在我心里,还是忍不住对这个时代的一些作品产生一种抵触感。
让我们回到主题。我很没礼貌,觉得刘呐鸥的《都市风景》和这类作品差不多。虽然有几部可圈可点的小说(下面会提到),但总体印象真的不太好。
先说写作。受新感觉派的影响,作者非常注重对瞬间画面和瞬间感受的捕捉,所以小说中往往有大量或集中的描写。虽然描写非常详细生动,但是大量修饰语的并置造成的长句让阅读非常困难。比如:“稍微吸引人注意的是坐在前排的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婚礼的甜蜜还在嘴边”,“她似乎把几个世纪以来被男人压迫的女人积累的愤怒都放在了她的嘴里和行动上”,等等。显然,这些句子中有更简单更好的表达方式。不过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本集子的前两部小说上。我想知道这本集子里的作品是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如果是这样,也可以看出作者在句子运用上的进步。
但有些比喻真的很美,比如“一个小的,过分成熟而破碎的石榴般神经质的嘴唇”,让我感受到作者对女性温柔而唯美的态度。
先说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城市景观中,女性形象似乎处于开放的前沿,甚至到了不道德的地步。比如《风景》里,一个有夫之妇对初次见面的燃情说:“先生,你最好照照镜子,多可爱的男性面孔啊!”这是戏弄吗?但是后来的语言暗示和出轨行为就失去了底线。再比如《礼仪与卫生》,白然对自己先和钢琴师暧昧,再和姐姐的老公暧昧,然后心甘情愿的和法国老头出国,最后甚至把姐姐暂时借给老公的行为毫无羞耻之心。这是近代以来中国蒙昧民族的精神文明吗?可能我老古董到想嘲讽:西方文化真毒!
当然,其中的男性也是类似的形象,大概是因为作者本人也是男性同胞中的一员,所以写得比较柔和。
作者似乎是通过角色的话语来表达他对城市的批判。在游戏中,黥布说,“我认为这个城市的一切都死了。”《风景》中,女子说:“我觉得城市里的一切都不完美。”但这个临界角度似乎有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是大都市塑造人,还是人塑造大都市。我多半不服气一个大都市臭烘烘的人批评大都市。我要先同情你吗?
这也是人物塑造上的缺陷,就像许多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样。一个完整的、有灵魂的人物,应该有多重的、复杂的性格,但在城市景观中,这样的人物很少——所以就像快餐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有几篇文章很了不起。
《流》在人性和物欲的基础上,融合了对剥削资本家的批判,可以看作是一部小说多重内涵的完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不完善和生硬,可能是因为固有的偏见吧。
是《激情之骨》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情节简单,文笔流畅,情绪平静,然后突然出现“给我500块好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可见,一部好的作品,并不需要时时刻刻向读者灌输一个鲜明正直的时代主题,自然平和的进步往往能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艺术就是艺术,不是时代的附属品。读者试图在阅读中找到一种暂时的自由,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思维的局限中。
自然,城市景观也有其独特的意义。城市景观,传统人性的深刻变异,孤独寂寞,自我迷失...
这里就不多说了,毕竟我是来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