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阻皆怒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他们接下来第一次要得到的食物少,所以愤怒。
原文: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白话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理解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得到了那人的关心。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实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猕猴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猕猴们听了都趴在地上,感到很高兴。
创作背景:
针对朝三暮四的这个故事,列氏和庄子的看法不同,列氏强调的是狙公用自己的机敏,将猴子糊弄了。而庄子强调的是橡栗数量与语言表达方面的关系,狙公最后给猴子橡栗的数量与原先一致,就是将早上和晚上提供的数量进行了调换,猴子就转怒为喜,但实际上猴子所得到的数量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现有三个方面的寓意,一是指某人做事不专,善于变化,反复无常。往往一事不成,目标不坚定,计划赶不上变化,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