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甘正传
影片的一大特点是,公交车的到来被用来多次连接不同的乘客。这些乘客就是阿甘的观众,不同的故事线随着观众的变化而联系在一起。这是关联蒙太奇的应用,而公交车每次到站都是重复蒙太奇的体现,因为这是一个公交车镜头的重复出现,强调了导演想要传达的一个特定信息,强化了影片的主题。另一大特色是同步蒙太奇的运用。影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主线描述了阿甘从一个智障儿童奋斗到大学学习并取得诸多成功,再到参军,然后参加越南战争,最后退伍的一生。同时,另一条线索描述了珍妮为了获得荣誉和名声而独自流浪的生活。这两条线索虽然大多发生在不同的空间,但由于导演不断切换镜头,呈现出相互关联的叙事段落,交叉拼接在一起,营造出联想的氛围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用结构蒙太奇中的对比蒙太奇来描述这两条线索。虽然阿甘的一生经历了很多不幸和困难,比如军队的严格训练,越南战争中的生死考验,但他的人生依然一帆风顺。似乎上帝在帮助他。每次遇到困难,他的信念和坚持帮助他化险为夷,帮助他走出困境,最终帮助他成功。另一方面,珍妮的生活并没有得到上帝太多的眷顾。比如她想成为一名著名的歌手,但是她单纯的想法却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打击。导演们通过对比他们不同的命运,让观众感受到阿甘一生的神奇色彩,同时也能从侧面体验到当时美国社会的奇怪现象。电影故事的情节也贯穿了许多细节对比蒙太奇。比如《阿甘正传》无缘无故不知疲倦地奔跑时,突然发现天空和大地是分不开的。而阿甘回忆起了越南的三月,当时正下着倾盆大雨,突然东海龙王颁布了停止下雨的法令,马上阳光灿烂等等。
本片镜头剪辑的节奏和韵律能强烈地激发观众的情绪。例如,当情节发展到越战时,插入了一个关于上尉·丹的故事。他指挥一个士兵的战斗师被阿甘救走,腿被截肢,抱怨阿甘的救援已经失去了活着的意义。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废人,没用,开始虚度光阴。这些关于上尉·丹的情节看似与阿甘一生的主题无关,却又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还有一个事实是,当阿甘为了完成好朋友巴布的心愿,买了一艘捕虾船,从事捕虾业时,上尉·丹意外地出现在码头上。这时,观众们以为上尉·丹会永远沉沦在颓废中,但当他们看到丹的身影时,他们能感觉到他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此外,影片还在一些细节上不断插入现实场景,如林肯总统遇刺、尼克松总统宣布越南战争将升级等。这些写实的镜头让影片展现了现实中的暧昧本质,给了观众积极参与选择意义的机会。逼真的镜头让观众觉得阿甘的人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于是相信阿甘的人生是真实的。
阿甘在影片中是一个智力低下的人,但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都体现了他本质上的善良和单纯。可见阿甘是一个懂得爱的气质中人,这两方面的差距通过镜头的剪辑巧妙地传达给每一个观众。同时,导演给了阿甘自我叙述的镜头。全片是阿甘的人生回忆录,以自己的叙述作为旁白。不仅在他的叙述中,在他与珍妮的交流中,在他思念珍妮的时候,在他与上尉·丹的交流中,在他用善良和单纯影响上尉·丹的时候,甚至在他无端的奔跑中,他都从自己和上尉·丹身上找到了一些教训和道理。在插入珍妮和上尉·丹的镜头,或者讲述他们坎坷的命运时,通过对比,观众可以在情感上与角色的处境紧密结合,为珍妮与阿甘的多次相遇和分离而悲伤,为丹的颓废而失落,为珍妮吸毒而悲伤。导演无非是通过阿甘和珍妮的命运对比和上尉·丹的命运变化,告诉观众一个哲理: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要靠自己的奋斗去创造。即使我们有各种缺陷,遭受各种不幸和灾难,只要我们能坚定信念,我们就能创造奇迹。相信观众能体会到阿甘、珍妮和上尉·丹各自命运跌宕起伏的哲理!
可见这部电影创作的艺术内涵是非常深刻的,无论是故事的发展和表现手法的震撼,还是制作时的镜头处理等等。难怪那么多人喜欢这部电影,拿那么多奥斯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