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人真的有这么高的自主思想吗

保安机器人自杀事件:2017年7月。据The Verge(一家美国科技媒体网站)报道,近日,在美国华盛顿DC的一幢办公楼内,一名保安机器人因“投池自杀”登上了新闻头条。据了解,这是一个Knightscope K5机器人,主要负责办公楼的安全巡逻工作,具备抵御外来攻击的功能,而且永远不会累,不会“罢工”,从而减轻了人类的负担,让人类不必去做无聊的巡逻。不过网友们已经脑洞大开:可能是天太热了,它就想洗个澡而已;当机器人学会自杀或者弑主,就是意识觉醒了工作压力太重,机器人不堪重负只想解脱它太累了,想休息休息,可是主人不让休息,只好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了。愿天堂没有工作……

清洁机器人自杀事件:2013年11月12日,奥地利一台Roomba760清洁机器人“自焚”,“自杀”原因被推断为无法忍受做家务,过程是:很可能是男主人指使机器人干活的态度不太好,或是这家房子的清理工作实在太过沉重。等全家人走后,机器人自说自话地启动了起来,靠近电炉时将放在电炉上的锅子推开,然后自己蹲坐在电炉上。不多久,这名想不开的清洁机器人开始融化,没有一点痛苦的喊叫,融化的机器人粘在了电炉上引起火灾。等消防员赶到时,已经只剩下灰烬。消防员的安全处理工作花了大约1小时时间,但因为烟熏灾害,这家奥地利人也暂时没法住进受灾公寓了。男主人坚称在出门前肯定有将这台机器人关闭,所以机器人的自动启动和神秘自杀事件就成了悬案。此事被戏称是世界上第一起机器人自杀事件。

俄罗斯机器人两次试图从实验室逃脱:2016年6月22日,俄罗斯一个机器人居然一周时间之内两次试图从实验室逃脱。这个名为Promobot IR77的机器人,被创造出来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它能和人类进行实际的交流,记住见过的每个人并回答他们的问题。据介绍,同系列的其他机器人都表现良好、没有逃离倾向。科学家说,他们将机器人设计成可以绕开各种障碍,但没想到它会借此功能来逃离实验室。该机器人的设计者说:这款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从经验和环境中进行学习。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对彼尔姆进行工作访问期间访问了技术园区,与这位因“逃跑”而名声大噪的机器人握手。

这三个案例,实际上都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第一起事件,大致属于“标题党”,根据另一起事件中这个机器人撞倒了一个小孩子来理解,应该是失足落水。第二起事件,那款Roomba 760清洁机器人,实际上就是一个扫地机或叫吸尘器,没有手脚,只有轮子,不可能自己走到或跳到灶台上将自己烧掉,答案只能是借助了人的力量,只是这个人不愿意说或忘记了。第三起事件倒是比较恐怖,因为它能“从经验和环境中进行学习”,完全有可能自主“逃跑”,这就是人工智能中出现了机器自主的智能。

为什么机器人“自杀”、“逃跑”能勾起人们如此高的注意?

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忧虑,实际上已经不是近些年才有的。远在1927年,德国导演弗里茨·朗在电影在《大都会》中,塑造了一个工人之女玛丽娅形象的机器人,试图煽动工人暴乱,彻底摧毁大都会里资本家的机器世界。到了1968年,美国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那部旷世之作《2001:太空漫游》中,用电影讨论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存亡关系。再到了1984年,电影《终结者》第一次,也是直接地将人工智能牢牢地钉在人类的敌对面上。再到大家熟悉的《黑客帝国》,人工智能已经展示出狡猾和谋略的一面,躲在天幕之后,设计出了一个虚幻的“矩阵”来控制人类的思想,并用人类的成长来帮助自己不断壮大。置于《人工智能》、《机械公敌》等电影,也都从不同侧面,讲述和预言着机器人与人的故事。

刚刚离世的那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霍金,不止一次地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表示:“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但,人类探索并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