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犯罪

我喜欢看悬疑小说,喜欢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用反转或者一声叹息来猜测最后的结局。

不过看这部小说的时候,还是挺颠覆的。

套路操作就是一个案子接着一个案子,然后出现的人物一个比一个无辜,没有一个像凶手。然后在小说的结尾,会有一个聪明或者执着的警察,从一两个小细节入手,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但这部小说恰恰相反。开头第一句话就告诉你凶手是谁,怎么作案,怎么不留线索。然后还有一个聪明或者执着的警察,他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自己就是凶手,但是即使知道,也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故事一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吸引你一直看下去的原因就是这个某某一定找不到。

?第一部分:徐策和高东。心理学博士,心理学优秀刑警队长。

以前的口供:拆迁和强拆过程中死了人。徐策母亲被落石击中,当场死亡,但公安、城建、城管无人负责。于是徐策为母报仇,当初与高东重逢。一个继续报仇,一个破案不了,就找老同学说话。聪明人之间的博弈,就是说不出太多也说不出什么,所以尽管如此,高东还是把徐策锁定了一个又一个侦察方向,但你明知道是他,却找不到证据证明是他。结局很精彩。徐策离开最后一个敌人返回美国,恢复正常生活,并给高东留下一封信。上一篇文章留下的小悬念,从开篇布局到结尾的启示,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如此。然后把所有的证据都留给最后一个敌人,一个完美的闭环设计,报仇雪恨。所有的恶人都活该。当然,作为高楼,案子破了,凶手不仅有,证据链也空前完整。大家都很开心。

?第二部分:陈进和徐增。他们年轻,一个是化学博士,一个是检察院检察长。他们还在复仇,但这次是为了心中暗恋的对象。甘佳宁的丈夫因为得罪了一名官员,被带到派出所殴打致死。三天后,他把骨灰盒寄回了家里。官方说法是他在看守所死于心脏病。恶人当道,正义无处伸张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就会生出一些极端的想法。甘加宁自己做了炸药,却没有让所有的罪魁祸首同归于尽。于是陈进来了,那个得了绝症的小黑胖子,自己提炼高纯度尼古丁和氰化钾,留下一个不存在的帮凶。你一直想知道是谁,为什么,然后在故事的最后,你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却忍不住哭了。

第三部分:顾源与高东。还是高东,大概是为了弥补第一部里对这个角色的亏欠吧。在这部片子里,高东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不管是心理学,刑侦,还是背景和人脉。总之不像第一部只做背景板和道具的电影。

或者复仇,这次是为了恩人。一个老警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里救了一个犯罪的小男孩,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上了一所好大学,从一所重点高中毕业,成了一名物理老师。他顺利结束了生命。但是,老警察有点守口如瓶。他的女儿爱上了一位高官的儿子,而这位高官的儿子是个大渣男。警察的女儿想和这个花花公子分手。争执中,那哥们恼羞成怒,当街用车撞死了女孩。高官能量大,公检法勾结。最终事故被定性为交通事故,赔了钱。老警察的妻子投诉无门,中年丧子,重度抑郁症,最后跳楼自杀。当这位做了一辈子好人的老警察即将退休养老的时候,家破人亡,无限悲伤。当一个执法者的委屈法帮不了他惩罚的时候,那他就得自己解决。所以其实是对老警察的仇恨,但顾源帮助老警察收拾残局,为了报恩继续复仇。故事比第一部差很多,很多细节都留在那里,没有任何处理。结局也很仓促,有些遗憾。顾源有遗憾,高东有遗憾,作者也有遗憾。我们看书,也是挺遗憾的。

第一部小说是最好的,接下来的两部有些遗憾,但仍然是一部精彩的小说。

虽然是小说的设定,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恋爱前故事也有鲜活的例子。那些年,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么夸张,连公交商店都挂着消灾的宣传标语。或许每个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都不太能理解。我们从未见过世界的阴暗面和人性的丑恶面。这就是我们的幸运。

?后来扫黄的新闻报道多了,拍了很多电影电视剧。能看到的估计都处理了,真正发生的全是血债。

我们不能像小说那样生活,没有超人,也没有法外之罚,所以这类小说很受欢迎,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正义得到伸张,坏人罪有应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