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联为啥非要吞并波罗的海三国?

俄国的噬土成性是有目***睹的,尤其是对靠海且有天然良港的地方更是它觊觎的目标。然而,在苏德战争前,苏联急切地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却不光是噬土,更主要是从自身安全考虑的。因为当时的英法对咄咄逼人的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而且试图把德国的侵略目标引向被视为洪水猛兽的红色苏联。斯大林心里明白,德国迟早要进攻苏联。

俄国最早占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可追溯到彼得大帝时期。西化改革后强盛的俄国,为获得既临海又与己接壤波罗的海出海口和北欧霸权,与瑞典打了二十年的仗。最终,夺得了瑞典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就是今天的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且统治了两百余年。

直到一战爆发,俄国虽然被称为“欧洲宪兵”,但已外强中干,没等战争结束,就在十月革命中被苏维埃赶下历史舞台。而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鉴于自己国内的情况,急于退出一战,在与德意志帝国媾和后,通过《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把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乌克兰地区割让给了德国。

然而,没过几个月,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并被英法肢解,这样,苏德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自然废止了,而当年苏联割让的波罗的海地区,在英法的操作下,不但没有归还苏联,还独立为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四个国家,除了芬兰,其它三国被称为“波罗的海三国”。

虽然德意志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一战中土崩瓦解,但是从中脱胎而来的法西斯德国和红色苏联已经崛起,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和平即将打破,大战马上到来。

1938年,德国继吞并了奥地利,又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两国为迎合来势汹汹的德国,就将苏德台地区划给了德国。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和英法的“祸水东引”昭然若揭。

面对如此不利的情势,苏联从自身的安全考虑,逐渐地意识到与自己西北边界连接的波罗的海三国的重要。苏联害怕德国进入这三国,建立反苏的政权,或者被德国占领,自己将陷入被动的局面。如果如此,爱沙尼亚和芬兰湾被德国控制,苏联不仅失去波罗的海出海口,而且圣彼得堡将面临威胁。

1939年3月开始,苏英法三国开始就建立***同安全机制以防范德国进行谈判。期间,苏联多次申明,波罗的海三国应该由苏英法来保证其安全。可是英法两国根本就没有扩大保护国范围的意思,也没把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的要求当回事,而为祸水东引,英法对德国在中欧和东欧的强势扩张采取了一味放任绥靖的政策。

鉴于这种情况,为维护自己的战略安全,苏联就通过外交途径警告波罗的海三国,苏联不能容忍其他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三国的领土或港口存在。一旦上述情况,苏联将出兵。同时在三国边境炫耀武力进行威慑。还试图获得三国的驻军权利。

然而,波罗的海三国与沙俄有过两百多年十分不愉快的过往,所以对苏联也没有什么好感,这样苏联采取的措施却起到了反作用。其一,面对苏联警告和武力威胁,波罗的海三国竟然请求德国在苏联对其武力入侵时能给予帮助。其二,波罗的海三国强烈请求英法不同意苏联保护它们。

英法德的盘算,让苏联更加警觉。英法为了祸水东引,对苏联提出保护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上一直不表态。所以,苏联在没有英法支持的情况下,也不敢轻易对三国有什么过激的行动,因为怕德国出兵干涉。

其实,希特勒早就定下了先英法后苏联的战略决心,这个时候并不想与苏联发生正面碰撞,在闪击波兰之前,希特勒多次要求与苏联谈判签约,斯大林权衡利弊后,于1939年9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就确定了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并***商瓜分波兰。瓜分完波兰之后,又订立了《苏德友好边界条约》,把立陶宛划入苏联势力范围。

这样,苏联暂时化解英法的祸水东引,解除了德国的威胁,但斯大林心中清楚,和平是暂时的,双方必有一战。所以,要尽快控制波罗的海三国,以确保自己北部门户的安全。

所以在这之后,苏联利用“波兰潜艇事件”,签订《苏爱互助条约》,获得了在爱沙尼亚驻军和建设军事基地的权力。此后,苏联就通过类似的手段,分别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就正式把波罗的海三国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1940年,德国横扫整个西欧后,使得斯大林意识到,波罗的海三国光纳入势力范围还不足以抵抗德国将来的侵略,必须并入苏联。于是,使用各种手段,解散现政府改由苏联支持***产党执政,扶持亲苏的新政府,最终,波罗的海三国都由亲苏政府的掌权,成为苏联加盟***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