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公开课新思路易教授

?欧丽娟老师是我上大学后最喜欢的台大教授。她曾经在网上听过她的《红楼梦》《中国文学史》系列课程。老师渊博的知识让我心痛。以下是欧丽娟老师本学期唐诗公开课新理念的总结。感谢评论区的@南康L,我结合了他们的笔记,整理了老师的课。

哔哩哔哩链接第一:

唐诗导师欧丽娟的新理念

?唐代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古今皆荣。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性内涵,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文明遗产。虽然从表面上看,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是生活在这些诗人的阴影下,正如孟子所说,“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神。”过去的经历消融了,看不见了,但留下了一种奇妙的力量,影响了后来的世界,所以事实上过去还是永远存在的。每个人、每个社会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在当下为未来而奋斗,却依赖于许多已经包含在我们意识形态中的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文化根源。更何况那些脍炙人口、打动人心的优美诗篇,时至今日依然朗朗上口。正如宋代李之仪在《算子》中所说:“我住在长江头,你住在长江尾。天天不见,喝长江水。”虽然看不到,但我们都在品味着同一个生命之泉,被同一个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滋养着。身在长江之尾,可以在长江之头遥望无数先辈,在逆流而上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洗礼。在这个文化的长江里,每一滴都是智慧的宝藏。带领我们领略复杂的人性和存在的酸甜苦辣的不仅仅是《红楼梦》,更重要的是,《红楼梦》之所以如此美好,还来自于一千多年前的诗韵。在小说中,盛唐被视为诗歌艺术的神圣经典,受到唐代诗人,尤其是盛唐诗人的推崇。而且充分吸收了中晚唐独特的审美,形成了一种弥漫于字里行间的悲凉,甚至塑造了一个妩媚的林黛玉,可见唐诗的深远影响。所以唐代的诗人和名著,早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故友了。随着人的一代又一代地永生和成长,他们成为了美感和体验的启蒙者,教会我们如何感受春花秋月,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如何走好人生的路。

唐朝之所以诞生了那么多伟大的诗人,必然与整个时代的博大精深息息相关,就像巨大的树木必须有整片森林支撑一样。如果杜甫生在今天,他很可能不会成为杜甫,而是其他人才。当然,唐代不可能人人都会写诗,写诗也不是传统文人的最高目标。很多人认为唐朝的人把诗歌创作作为人生最大的价值,唐朝的人以做诗人为荣。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解。毕竟在以儒家思想为终极信仰的传统社会,文人最大的人生价值在于为人民服务。除非极少数特殊情况,他们最大的努力就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那么诗歌是抒情的一种表现,是写作艺术的追求,同样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杜甫明确说:“让君为尧舜,然后使风俗纯。”国家和社会的群体事业是这些充满理想的知识分子的终极信仰。他们希望自己能像尧舜那样为圣贤鞠躬尽瘁,实践王权,让社会清正廉洁,让人民安居乐业,直到晚年。年老体衰的杜甫已经彻底放弃了为官之路,但他还是殷切希望年轻人能接过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他说:“给你,姚顺,福贡等。,你早就被要求去死了。”意思是:把“至君尧舜,再使风俗纯”的理想留给你们年轻人。你应该早点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因为你只有当了大官才能做大事,但你在位置上想的不应该是个人的名利和权力,而应该努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的人民。所以杜甫的两句“让君去尧舜,再使风俗纯”,成为王安石最喜欢的诗,因为它深深打动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心,表达了他们共同的愿望和热情。就连潇洒的李白也不例外。李白晚年遇到安史之乱,依然没有放弃“笑君清沙”的贡献,报效国家。可想而知,认为写诗是唐代人的最高生活追求,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但在传统文化下,诗歌确实成为文人追求艺术、表达自我的最重要方式。受过教育的人只要会读书写字,大多都有读诗的兴趣和写诗的能力,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雅”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核心之一。可以说,诗歌是唐代文人记录生活的日常日记,是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沟通的书信,甚至是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的必备工具。它不仅用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而且有助于实践自己的理想,所以诗歌得到了最大的实验和发展。古典诗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而唐诗是最具艺术成就的。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曾对唐诗作过精彩的描述。他说:“真可惜!诗歌在唐代繁荣。其文体有三、四、五言、六、七言、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其风格有高有低,有远有近,有暗有光,有浅有深,有大有小,有细有粗,有巧有拙,有强有弱。”意思是没有什么是你没有的;"它的基调是优雅、大胆、深沉、宽广、优美、悠闲、新奇和淫秽."没有做不到的事;以及“男为帝、将、臣、布、子、女、花、羽。”“没有不参加的。这段话的意思是,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诗歌作品,各种不同身份的创作者,使诗歌事业无比宏大、浩瀚、辉煌、灿烂;难怪鲁迅先生说:“我以为好诗都是唐朝写完的。如果挖不出如来掌中的‘孙悟空’,就不用动手了。“这些话虽然夸张,但也表达了唐诗的伟大成就。

?于是,在这样狂热的诗歌热情下,诗歌创作成为近300年的全民运动。在今天仍保存下来的唐诗中,大约有5万首,有2200多位诗人来自广阔的社会土壤。他们从每一个角落孕育、成长、激荡、传承,也通过对话成就了彼此,所以才有了汪洋中这样一条汹涌澎湃的文化之河。最伟大的杰作将诞生,这将进一步提高艺术,带来巨大的进步。然后,文化的长江会越来越强大。如果我们将唐诗的特点与宋诗的特点相比较,我们就能在对比中显示出它强大的魅力。日本汉学家吉川在《宋诗概论》中分析了唐宋诗的特点,指出“唐诗仿佛在火中燃烧,紧凑而激烈。总之,诗人在匆匆逝去的过程中,只能抓住宝贵的瞬间,凝视着,注入感情,使感情凝聚,喷薄,爆发。诗人凝视的只是对象的顶点。”所以诗歌是凝练的,而宋代的诗歌更理性,偏向的是抽象哲理的表达和直线的呈现。不像唐诗是一种饱满的整体意境,特别耐人寻味,要细细咀嚼琢磨才能体会到它的深度和饱满。

?所以正因为唐诗是如此的宏大而美好,所以这门课就是为了探索和阐述唐诗中美好而深刻的人文内涵而设计的。我们不走大众化、入门化的方向,就像入门阅读指南一样。我们要做的,是带领我们重新认识那些知名的诗人和知名的名著,挖掘出我们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澄清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探索历史不知道的东西。当然,在看待这些1000多年前的诗人和诗歌时,绝不能只看文学的意义就有直观的认识。尊重历史,设身处地,是我们现代人面对传统文化必须树立的态度,就像苏联学者谢毅·科恩在《论自我》一书中明确提醒大家的那样,他说:

?在我们刚刚说的这段话里,我们谈到了几个关键点。一个是现代读者一定要注意,你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感觉去理解古人,以为他们和我们一模一样。其实在价值观或意识形态悬殊的情况下,古人的很多思想感情和我们是很不一样的。而且要尊重别人,尤其是古人。他们想的,担心的,追求的和我们不一样。认为古人也在追求平等自由,都渴望婚姻和爱情独立,这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不放下现代人的价值观或者意识框架,就无法真正理解古人。而且,除了调整心态,还要在实践中多下功夫,不能凭感觉随便解释。更何况真正的学问,知识,总是可以通过苦心经营获得的。这不是一种意见,不是一种普遍的意见。这就是为什么科恩说,“专家们通过仔细分析原文、词源和语义来寻找理解这些问题的钥匙。”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一般的人性来说,这段话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警钟。

?不得不说,唐诗虽然是华人世界最重要的文化资产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作品,但实际上读者往往爱其美而不知其真,尤其是在近代史的大断层之后,现代读者往往从字面上或以常识来看待文学,在其中投射出一种不真实的不是其本来面目的幻觉。美是美,但往往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因此,在本课程中,作为唐诗新思想的第一个系列,我们要做的就是选取最著名的代表性篇章,以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第一,澄清文字和内容的谬误,避免重复误传;

其次,希望还原诗歌的真谛,论证解读古典文学的应有之道;

第三,正确认识人和评论诗,表现出真正的温暖和对古人的尊重。

?我们将选取生活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整个唐代的六位诗人,针对他们的代表作提出几个问题并给出答案。比如初唐的陈子昂,真的是全面反六朝,以复古为目的吗?继承并发扬这种复古路线的李白的终极追求是什么?王维遇到一个失散多年的村民,为什么会问“开它的第一朵寒花”这样的问题?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至于李白的《清平调三首》,是否有讽刺杨贵妃的意思?当时,李白在玄宗和贵妃之间看到了怎样的爱情?他们有没有不为现代人所知的一面?既然说到婚恋,那我们就来看看杜甫对妻子的看法。传统婚姻中没有爱情吗?难道爱情只是我们现代人做的事情吗?杜甫的《月夜》这首诗,或许能带给我们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觉,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杜甫是如何复杂而丰富的。唐朝的伟大,真的是因为六朝。长江不可能只有一个源头。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的新造型,以及白居易是如何把自己的潜意识投射到她的身上的。在课程的最后,我们会告诉你李商隐的“一个本该持续到永远的瞬间,在我知道之前已经来了又走了。”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我们是如何通过误会爱上这首诗的。

这门课结束后,如果将来有机会,可以分析一下王维、李白、杜甫、李贺、白居易、李商隐这些著名诗人的人格特质,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是如何安顿自己的理想世界的。因为性格不同,这些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完全不同。其中唯独杜甫,他对理想世界有三种不同的想法,也表现了他的气质和胸怀,非常值得借鉴。那么我们就可以超越个体诗人,从时代变迁的角度来看待唐诗的变迁。通过几个有趣的主题,我们可以看到时代是如何影响个人和诗歌的。

唐世英⊙ 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