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尽日随流水”的全诗是什么?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张旭所作的《桃花溪》,全诗原文如下: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白话文意思是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飘落的桃花整天地随着溪水漂流,进入桃花洞的洞口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旭作,张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常在大醉后草书,落笔挥洒,变化无穷。他把草书笔意运用到诗歌的创作中,因此他的七绝诗以构思新奇精巧、境界曲折幽深见长、诗中还时常给人以满纸烟云之妙。这首诗就体现了上述艺术特色。
首句“隐隐飞桥隔野烟”,写远处云烟迷茫,溪上飞桥隐隐可见。一个“隔”字暗示是远观,构成了远距离的画面,幽深、神秘、朦胧,而且富于动态。次句“石矶西畔 问渔船”写近景。石矶嶙峋,溪水奔流,渔船轻摇。
后二句是诗人向渔人问讯。诗人伫立在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错把眼前渔人当作曾经访问过世外桃源的那个武陵渔人,于是迫不及待地向他打听进入桃花源的洞口在哪里。这两句问语,深深地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理想境界的急切心情。
全诗由远而近,由观而问、由实及虚。把桃花溪清幽、秀丽的景色描写得有层次,有变化,富于浓郁的画意和深远情趣,而诗人用笔却素淡空灵,如同一幅写意画,其清远含蓄的笔情墨趣,很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桃花溪 (唐代张旭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