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的叫声会带盲婆婆去哪儿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通。教学时要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听了崔佴阳老师的课,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崔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崔老师在设计本课时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画面和生活体验来展开想象。在读课题时要抓住“盲婆婆”,让学生体会想象盲婆婆生活的不便,设置悬念:为什么送给盲婆婆蝈蝈呢?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非常愉快,兴趣也是极其高涨的。
教学片断:
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指课题)我们知道这只蝈蝈是谁送的(小男孩)?
2.这个小男孩是盲婆婆的什么人?(邻居)出示“邻居”,指名读,“邻居”是什么意思?
看图:邻居家的小男孩送蝈蝈时脸上什么样的表情?书上用了什么词?读好“喜滋滋”“乐呵呵”。
3.像这样ABB式的词语还有哪些呢?如:蓝湛湛 像这样的表示开心的ABB式的词语还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笑眯眯 笑哈哈 笑嘻嘻 喜洋洋 乐呵呵)
4.送出蝈蝈时,小男孩看到婆婆满脸的笑容,自己也快乐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第一小节,读出他们的快乐。
评析: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时,让学生看图:邻居家的小男孩送蝈蝈时脸上什么样的表情?书上用了什么词?读好“喜滋滋”“乐呵呵”。崔老师紧紧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后让学生说像乐呵呵这样ABB式的词语?进行词语积累,有进一步拓展,说像这样的表示开心的ABB式的词语还有哪些呢,后再课件出示:笑眯眯 笑哈哈 笑嘻嘻 喜洋洋 乐呵呵,让学生读一读,记住这些词语,内化为自己的。
二、唤起想象,体验情感
在儿童诗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去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通过儿童诗的学习,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在审美化阅读教学中,唤起想象后,学生才能拥有广阔的天地,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获取相应的情感体验。
教学片断:
1.(指课题)邻居家的小男孩送了一只什么样的蝈蝈给盲婆婆?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小男孩为什么要把这只会唱歌的蝈蝈送给了盲婆婆呢?自读第二小节,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婆婆,我上学时,没人陪您。现在好了,这只蝈蝈可以替我给您唱歌,这样您就不会冷清了。指名读: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3.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那不上学的时候,小男孩又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
总结:多么好的孩子,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平时为婆婆唱歌、解闷;自己去上学了,仍然放心不下婆婆,特意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
4.小男孩想到婆婆可以和蝈蝈做伴,可高兴了。谁来试着读读
5.老师来当婆婆,谁来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谢谢孩子们,老师刚才闭着眼睛的时候,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心里很害怕。可是听到你们给我带来的这个好消息,我就觉得特别轻松,快乐。瞧,婆婆听了你们的话也很开心,她正眯着眼笑呢!来,带着这份高兴的心情一起告诉婆婆这个好消息。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关心盲婆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小节,读出小男孩对盲婆婆的关心。
评析:崔老师在精读第二小节时,先让学生自读第二小节,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小男孩为什么要把这只会唱歌的蝈蝈送给了盲婆婆呢?接着问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那不上学的时候,小男孩又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多好的孩子,想的多么的周到,从孩子的深情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和文本紧紧的融合到了一起,关心老人,帮助残疾人,真诚的童心,真情的话语,真诚的情感在他们的心中静静的流淌。
三、图画展现,音乐渲染
于漪老师说过:“诗歌是灵动的,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因此,教学生阅读,千万不能支解,不可嚼烂,千万不能将秀气和灵气教去了。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就使他们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
教学片断:
1.(出示插图二)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仔细地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快捧起书,轻声读第三小节。
2.交流:美丽的田野充满生机,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小朋友,你们真会发现美,你发现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
3.蝈蝈那美妙动听的歌声不仅会领盲婆婆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还会——?
出示:野外图。青的草,红的花,蓝的天,白的云,飞舞的蝴蝶,欢唱的小鸟,这就是婆婆儿时的乐园。小朋友们,看,小时候的婆婆多可爱,她常常挎着篮子,在田野里尽情玩耍。她会想起童年哪些快乐的往事呢?(一年四季分别有哪些快乐的事)
4.蝈蝈的歌声给婆婆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带她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她仿佛会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她仿佛会看到童年那欢乐的时光;她的眼睛仿佛一下子恢复了,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她仿佛听到童年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的欢快笑声;她仿佛看到了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评析:崔老师在精读第三节时,先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后让学生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自由轻声读第三小节后交流:美丽的田野充满生机,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想象蝈蝈的叫声让盲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回想起童年哪些欢乐的往事?让学生进一步的走入文本,去感受课文的意境。
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将朗读感悟、展开想象和拓展语言相结合,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导学生联想悟情,感悟朗读,朗读吟诵。这里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单纯让学生去读,而是带着理解去读,层层铺垫,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四、听后感受,一点想法
1、合理安排读和说
以读为本,勤读精讲,是我们语文课的宗旨。诗歌的语言是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读起来琅琅上口,悦心悦目。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朗读吟诵的短文。
在精读第三小节,我觉得学生读的时间还不够充足,反而是说的训练占据了诸多的时间。如果能更合理的安排好这两方面的关系,课堂会更精彩。
2、创编诗歌,先说后练,层层递进
教学片断:
小练笔:续编儿歌:歌声还会带盲婆婆去哪些地方?让她想起什么事情呢?
1.歌声会 ,看到 。
2. 歌声会 ,听到 。
3歌声会 , 。
崔老师最后安排的小练笔,就只给学生这样的句式让学生来写,有点困难,我认为应把小练笔放在第三小节进行朗读感悟,拓展蝈蝈还会带盲婆婆去哪儿,学生发挥想象,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说说吗?再把出示的句式改为:
歌声会领您走进 ,看到 。
歌声会把您带回 ,想起 。
歌声 , 。
这样学生有了说的基础,老师的句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来创编诗歌再写下来,学生写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了。这样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在思绪飞扬中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篇章,品尝成功的喜悦。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